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用认知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本科接诊精神分裂症病患175例,隨机均分两组。试验组(n=90)采取认知康复护理,对照组(n=85)采取常规护理。对比MCCB评分等指标。结果:对于MMSE评分,干预后:试验组(26.34±3.19)分,比对照组(17.33±2.46)分高,差异显著(P<0.05)。对于MCCB评分,在工作记忆、社会认知、推理和解决问题、语言学习四方面,试验组的得分依次是(31.68±1.47)分、(8.83±1.25)分、(2.18±0.47)分、(21.23±5.84)分,比对照组(26.54±1.59)分、(7.46±1.31)分、(1.59±0.52)分、(17.26±1.57)分高,差异显著(P<0.05)。对于sf-36评分,干预后:试验组(81.22±4.96)分,优于对照组(74.21±3.58)分,差异显著(P<0.05)。对于IPORS评分,试验组:关心和兴趣维度(7.09±1.03)分、生活能力维度(9.51±2.14)分、社交能力维度(8.05±1.97)分,比对照组(9.82±1.21)分、(13.58±3.06)分、(11.38±2.64)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精神分裂症中运用认知康复护理,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的提升,及生活质量和精神状况的改善,建议推广。
  【关键词】认知康复护理;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3-0222-02
  医院精神科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十分常见,可引起认知、行为与意志等方面的障碍,具有病程长等特点,可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社交能力,使得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1-2]。目前,药物治疗乃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常见干预方式,虽能取得显著疗效,但多数病患受疾病折磨与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依从性降低,不利于病情的控制[3]。为此,笔者选取了175名精神分裂症病患(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旨在分析认知康复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本科接诊精神分裂症病患175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n=90)女性44例、男性46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65.83±4.92)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3.87±0.91)年。对照组(n=85)女性41例、男性4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66.14±5.13)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3.99±0.96)年。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孕妇、全身性感染者、免疫系统疾病者、痴呆者、心理障碍者与恶性肿瘤者[4]。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与基础护理s等。试验组配合认知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记忆训练:指导患者做适量的记忆训练,比如:记忆汉字等,操作流程如下:在平板电脑或者纸板上写下几个汉字,让患者记忆,然后再让患者看下一组汉字,让患者从中找出两组汉字中相同的字,以增强其记忆力。②行为训练:协助患者铺床和穿衣,然后再指导患者独自完成铺床与穿衣等操作。与患者一起打扫环境卫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扫地和洗完等操作。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以建立起良好的社交关系,使患者能够重拾对于生活的信心。③思维训练:利用词组卡片,指导患者做词汇训练,内容有组词和反义词等。此后,写下一组词汇,让患者进行造句练习。利用短文或者报纸等,让患者进行阅读训练。此后,利用同类和不同类物品,指导患者做物品的归纳与分类训练。④心理康复训练:采取游戏活动和角色表演等方式,对患者施以心理康复训练。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工疗活动,让患者学会整理个人物品,对院内卫生进行打扫,使其能够充分放松身心。尊重患者个人,包容患者不良情绪,同情患者病情,并对患者各项权益进行保护。
  1.3评价指标 选择MMSE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况,内容有注意力、定向力、回忆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总分30,得分越高,精神状况就越好。用MCCB量表,对两组干预后认知功能作出评价,量表涉及工作记忆、社会认知、推理和解决问题、语言学习这四个方面,得分越低,认知功能就越差。用sf-36评分,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内容有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活力与情感职能等,总分100,得分越低,生活质量就越差。同时用IPROS量表,对两组康复效果作出评价,量表涉及关心和兴趣、生活能力与社交能力这三个维度,得分越低,康复效果就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c2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精神状况分析 在MMSE评分这项指标上,干预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2.2认知功能分析 在工作记忆、社会认知、推理和解决问题、语言学习四方面,试验组MCCB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生活质量分析 在sf-36评分这项指标上,试验组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2.4康复效果分析 对于IPORS评分,试验组各维度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十分常见,属于是重型精神疾病之一[5],可由多种因素所致,且其患病群体也以青壮年为主,发病呈缓慢性或者亚急性,可引起行为、情感、思维和感觉等障碍与精神活动不协调等症状[6]。因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性非常大,且能影响患者社交关系,使得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7],所以,临床有必要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早期对症治疗与护理的力度。
  认知康复护理乃先进的专科护理模式之一,可将患者作为中心,通过指导患者做适量的执行力、行为与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8-9]。让患者进行思维训练,比如:阅读和造句等,可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改善。利用汉字对患者施以记忆训练,可刺激其大脑对应区域的功能,以提高突触可塑性,增强患者记忆功能[10-11]。多项研究表明,选择认知康复护理對精神分裂症病患进行干预,可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自护能力的提升,及预后的改善。另外,认知康复护理也非常重视人文关怀,能够予以患者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从而有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减少护理纠纷发生几率[12]。此研究,对于MMSE评分,试验组干预后比对照组高(P<0.05);对于MCCB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sf-36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对于IPORS各维度评分,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认知康复护理后,患者精神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且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认知功能恢复较好,康复效果较佳[13-14]。为此,医院可将认知康复护理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首选辅助护理方法。
  综上,精神分裂症用认知康复护理,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认知功能的恢复,精神状况及康复效果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简洁.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健康必读, 2020, 28(20): 108.
  [2] 邹颂婷, 苏巧玲, 周堪清. 探究分析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23): 64-67.
  [3] 王晓莉.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31): 244.
  [4] 商丽虹, 刘小榕, 董琼, 等.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蛇志, 2018, 30(4): 724-725.
  [5] 苏彩媚, 苏明玉.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 8(18): 103-105.
  [6] 王彩荣, 曹静, 沈敏.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 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7): 81-83.
  [7] 付玉忠, 佟久芬. 利培酮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改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30(26): 82.
  [8] 尹雪冰, 莫显祥, 黄瑞荣, 等.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36): 141-142.
  [9] 李姗姗.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3): 329-331.
  [10] 朱如芳, 钟东明, 肖云.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0): 176-177.
  [11] 黎雪梅, 王晓燕.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认知康复护理对其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分析[J]. 心理医生, 2017, 23(1): 180-181.
  [12] 徐昭君. 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0): 237-238.
  [13] 黄云波, 周颐. 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 19(4): 365-370.
  [14] ]刘维燕, 周树军, 冯俏玲, 等. 奥瑞姆自理理论联合健康教育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7): 66-6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珠海某区腹泻患者粪便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和门诊腹泻患者617例的粪便培养,对培养阳性的实施血清分型,对菌株实施检测,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实施分析。结果:2019年全年617例腹泻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共39株,血清型12种,以Ⅰ4,5,12:i:-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菌株对舒巴坦/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磺胺甲恶唑/
【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硬化疾病患者的诊断工作中行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疾病患者中帅选3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均采取生化检验方式,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胆碱酯酶、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胺酰转肽酶、谷草转
【摘要】目的:探究采取综合优质护理对妇科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分析护理后并發症发生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妇科诊室接受治疗的100例妇科子宫肌瘤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干预,观察组的患者则通过综合优质护理进行治疗干预。在进行护理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下
【摘要】目的:探讨全周期照料模式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d.cognitive.impairment,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筛选2019年~12月来本院体检者中,筛查出MC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周期照料模式治疗,一年干预后评价患者效果,比较两组主观幸福感、认知功能、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
【摘要】目的:探討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社区服务中心保健科儿童家长320名作为对象,采用社区自拟问卷调查分析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接种意愿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为愿意接种组(n=277名)和不愿意接种组(n=43名)。统计调查两组与儿童的关系、民族、父母亲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居住时间、接种等待时间、路上花费时间及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与防控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期间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56份标本,分析其误差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结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采集因素50.00%(28/56);检验因素26.79%(15/56);患者因素17.86%(10/56);送检因素3.57%(2/56)。结论:采集、患者、检验是导致临床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主要原因,
【摘要】目的:测评结核分枝杆菌(MTB)γ-干扰素(γ-IFN)释放试验(IGRAs)用于结核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8例MTB感染患者,其中痰涂阳性肺结核32例(甲组)、痰涂阴性肺结核38例(乙组)与单纯结核性胸膜炎18例(丙组),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45例(空白组),以受试者均进行IGRAs与TB-DNA检测,统计试验检测情况。结果: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卫生管理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社区慢性疾病患者100例参与研究,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疾病患者,按照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组,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慢性疾病患者采取传统管理模式,而观察组慢性疾病患者则采取个性化卫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管理满意度以及遵医嘱行为等。结果:观察组慢性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PDCA循环课程思政思域下对分课堂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大三学生四个班为教学研究对象,按班级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实验组基于PDCA循环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两组教学均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评价不同组别教学效果。结果:课程思政结合专业课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思想皆有积极影响(P
【摘要】目的:探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我院心电图室进行心电图检测,根据心电图类型分为常规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组(动态心电图)各90例,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组中,诊断出心肌缺血32例(35.56%),动态组中,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