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入路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其他文献
摘要: 大体积混凝土因自身水化热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易产生温度裂缝。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变化是工程检测的重要工作。通过试验室对混凝土施工前的温度的观测, 由温度结果分析得出适宜的施工工艺。对调整施工工艺后的结构混凝土进行温度观测及温度应力分析,明显的降低了混凝土的温度及应力, 该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符合工程的要求和标准。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观测; 应力  中图分类号: TV544+.
目的 探讨重度子(癎)前期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两种主要靶抗原蛋白酶3(protein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表达与子(癎)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抗原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重度子(癎)前期和31例同期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