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配角」的辉煌与寂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u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清晨的风  柏树林里的鸟  或许  还有村口小亭上的纸鸢  都在烟波里沉浮  可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因为你太美  太真  我不得不卷起我长长的裤腿  抛下你我的希冀  扯起地平线上的太阳  在似睡非睡的光晕里  我看见  你正用风雨浇灌我的眼睛  我若放弃 在你心里  它是不是一种美丽  你说  烛台蛛網  不及大槐树下的歌  还有小苗矮墙  青苔上湿湿的水珠  和天空的颜色  你坚持的美丽  只
摘 要:伊蕾的大多数诗歌都能隐约让人感受到房间的存在,或者是真实存在的房间,或喻指个人被围困的处境。本文从“房间”意象出发对伊蕾诗歌进行解读,从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独特的心理感受,通过对伊蕾诗歌中“房间”意象地解读可以了解到当时女性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冲出围困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房间;围困;苦难;反叛  作者简介:柳珊珊(1995-),女,汉族,山东人,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
摘 要:在诗集《从午后抵达》中,东篱的诗歌忧郁而圆润,这与诗人的城乡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诗歌抒情的理解有关。前者是基础,而后者是条件。东篱的质朴与中庸都贯穿于诗歌中。他的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诗歌的忧郁气质便从此诞生。东篱的诗歌鲜有能够唤醒读者视听神经的大喜大悲之作,只是,他的关怀大多处于自发的情绪而非理性的思考与审视。诗集《从午后抵达》是东篱诗歌道路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东篱;《从午后抵达》;
摘 要: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至今诞生了许多节目,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架构类型。结构相似的综艺节目总会让人无意识地去比较,本文以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和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为例,剖析影响同类型综艺节目发展境遇的多方因素,从而探寻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  关键词:平台投放;宣传手段;嘉宾质量;节目内容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文章最大,学而优则仕;光耀门楣,君亲师在上。中国文人自摇头晃脑背“仁义礼智信”时起,为官就成了人生的不二法门。只可惜,宦海沉浮,怀瑾握瑜者多,出将入相者少;世道艰难,白沙在涅者多,独善其身者少。屡屡受挫的文人或长啸当歌或低吟式微,隐逸也逐渐成为一条离经叛道又风光霁月的出路。近来读书,发觉
她美丽、灵动,小麦色的皮肤吹弹可破;她有一双绿色的杏眼,一头乌黑、柔顺、及腰的长发,她散发着一种复古的气质,既有印度尼西亚人的味道,又有安第斯山地区的韵味。她对穿着有着独特的品位:猞猁外套、浅色天然丝绸衬衫、生亚麻长裤和一双簕杜鹃色的流线型鞋子。“这是我生平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当她迈着母狮般谨慎的步伐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心里想道。此时,我正在巴黎的夏尔·戴高乐机场,排着队,准备登上飞往纽约的航班。她
摘 要: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他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前每个礼拜二上第一节人生哲学课。“死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小说的主题,也是线索,作品本身始终散发着浓郁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死亡;理性;现实;美学  作者简介:曹典(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历史犹如一个万花筒,同一历史事件会因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面貌,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的往往是一些重要人物的痕迹,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往往被忽略与遗忘。作家凸凹笔下的《甑子场》试图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个体命运的走向。  关键词:甑子场;凸凹;时间;象征  作者简介:朱秀(1993-),女,湖北黄冈人,专业:文学人类学。 
2009年,京西北,百望山。  幼年的我跟随父亲的步伐,在百望山的“野山”上一路攀着,到了开阔的一处,父亲举起我,高高的向更西北的方向望去,那里是中国北京航天城,我随做军官的父亲自小生活在那里。大院前方,有一片灰色的地区突然挡在我的视线内,一栋栋简陋的小楼,从山顶望去,宛如蚁穴一般的细碎混乱。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唐家岭,那时,那里正是全国著名的“蚁族”蜗居地,是一个无论是谁说起来,都会皱眉叹息的地
摘 要:施蛰存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心理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小说代表作《魔道》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意识流手法,而将其意识流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简单对比发现,施蛰存的意识流有其独特风格,但似乎未达到西方意识流所代表的现代主义深度,是一种服务于心理分析的表层的意识流,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提供了一种别致的表现现实的方式。  关键词:施蛰存;《魔道》;伍尔夫;《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