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艺演变的自身规律和审美意趣的把握——评许总著《宋诗史》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理论界继续就文学史方法论进行探索的同时,研究界也在建构文学史新体系方面迈出了勇敢的步子。许总的新著《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就是又一引人注目的成果。这部洋洋50余万言的断代文类(文体)史是国内第一部宋诗史。对古典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的认真探讨,对新的文学批评准尺和美学观念的自觉追求,构成了这部《宋诗史》的鲜明学术个性。
其他文献
选自江苏古籍出版社的《怎样临摹王羲之兰亭序》一书。王羲之所书《兰亭序》帖,雄强飘逸,古今书家公认为"天下行书第一”。
选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怎样临摹曹全碑》一书,东汉《曹全碑》被誉为“汉碑隶书之最清秀灵润者”。
初唐时期的说法图,在佛教人物的组合上趋于复杂和规范化,除主尊佛像、弟子像、胁侍菩萨及赴会、供养菩萨像以及飞天之外,还新出现了佛的护法神之一的金刚力士像。此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塑造人物(特别是菩萨)形象的艺术水平较前代有明显的提高,画师摒弃了隋代菩萨形象过于庄重的弱点,而塑造成既端庄凝重又活泼轻盈、丰健中见苗条、妩媚潇洒、楚楚动人的新的艺术典型。
自古以来,人皆以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殊不知,《易经》里隐藏着一部更古老的诗集。我们知道,成书于战国的《易传》是对《易经》的诠释;却不知道,成书于周初的《易经》本身又是对一种更古老文献的诠释,这文献乃是殷周歌谣,其诠释才是占辞。正如《易传》是对《易经》的哲学化解说,《易经》占辞又是对殷周古歌的神学化解说。《易经》里有古歌,这并不完全是新发现。前人研究《易经》,已对其中古代歌谣有所察觉。如明夷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唐代诗歌、散文有古今体之分。诗的古今体,指古体诗和今体诗(即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前者体式沿袭前代,后者从齐梁新体诗发展而来,讲究声律,律诗更重视对偶。文的古今体,指古文和时文,前者主张学习先秦西汉时期古朴的文风,后者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骈文,讲究对偶、声韵之美,体式沿袭魏晋南北朝骈文而更趋整齐。诗文的古今两体,在唐代长期并存,占优势的一直是近体诗和骈文。但一部分文人,要求文学对政治、教化有所裨益,提倡朴实的古体诗和古文,对讲求辞藻、声律的近体诗、骈文进行攻击,也形成流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毕竟不能
唐末张为所撰《诗人主客图》,似乎向来称誉者少而讥贬者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便说其书所分流派"要皆有未然者"。明人胡应麟更讥为"义例迂僻,良堪喷饭"(《诗薮》外编卷三),胡震亨也说是"妄分流派,谬僻尤甚"(《唐音癸签》卷三二)。清人李调元虽刻其书入《函海》,但也说:"求之前代,亦如梁参军钟嵘分古今作者为三品。……然彼搪拾闳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兹则落落仅此数人。……即所引诸人之诗,亦非其集中之杰出者。"现代的研究者,也往往觉得它比拟不伦,难以索解。
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联、亳州市人民政府暨安徽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安徽省古代文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三曹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1日至5日在亳州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大陆16个省市及日本、韩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提要60余篇,就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人才、诗文、辞赋、文论以及曹集版本、曹氏家世、曹家墓葬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雪芹继承前人遗产,加以改造采用,或仅限于文字,或仿其故事,其中用暗示方法加以褒贬者,晴雯死事可谓借王夫人之自私以衬晴雯之为宝玉设想,是借故事以褒。其暗用故事以暗寓贬者,莫如对于贾政之微词,皆似褒而实贬。如第四回末谓贾政"治家有方",似褒矣,而下文谓其子侄胡闹更甚。至其本人之评价,可于赵姨娘见之。赵之无知下流自私狠毒为书中最可厌之人,而贾政竟与之生男(环)育女(探春),此雪芹用《登徒子好色赋》中故事,以衬托贾政之好色,趣味庸劣不堪也。登徒子之妻"蓬头挛耳,龊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
《金瓶梅》是一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瓶梅》这部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它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典型形象。这个人物反映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封建社会,一直都是重农抑商的。但发展到明中叶以后就有了变化。从明人写的一些笔记可以看出,英宗正统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凑在一起谈的只是科举八股一类的事情,到了武宗正德时期,谈论的内容就有了变化,经商做买卖这样的事也挂到这些士人的嘴边了。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业资本的发展。西门庆这个人物,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西
龚自珍诗以其奇诡瑰丽、亦狂亦怨的气韵风采享誉嘉道诗坛。如果我们试图在风发云逝的龚集中寻求龚诗之魂,那么,最恰切最精当的描述莫过于"剑气箫心"。"剑"与"箫"是龚诗中经常对举的词语,"剑气"与"箫心"成为龚诗中迭出复现的意象,并构成了龚诗特有的诗美境界。在气象万千的"剑气箫心"中,包蕴着处在封建社会濒于崩溃之历史时期,渴望变革风雷而又黯然神伤于秋气暮霭、怀抱幽怀孤愤而又充满奇情逸气诗人的人格期待、人生态度和诗美追求。龚氏震骇流俗、藉以傲世者在此,龚诗幽渺奇伟、回肠荡气处在此,后人心有灵犀、神往摹效者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