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是一门学问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一些要求
   所谓“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有质量、有思维的深度,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总的说来,好的主问题设计一般有以下一些要求:
   1、把握教学的重点带动对整篇文章感知
   所谓重点就是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学生对重点的把握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知。所以,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主问题对全文内容的统领作用与对教学流程的贯串作用,绝不能让主问题偏离教学的重点。
   2、能解决教学的难点扫除学生阅读障碍
   一般来说,每节课的学习都有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地方,高效地解决这些难点就为学生学习扫除了障碍,在主问题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3、切合学生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主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切合教学实际、文本实际,还要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教学才可能是有效的。设计主问题时既要了解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又要把握“跳一跳够得上”的原则,防止出现因设计简单而使学生没有兴趣或因设计过难而使学生丧失信心的受抑现象。
   4、能切实注意“五个度”提高问题设计的质量
   拥有高度。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特定目的和功能出发,注意对主问题的课程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不能是那些小而碎的无意义问题。
   巧选角度。文本解读往往有多元视角,如何选取最佳角度或独特角度激活学生思维很有讲究。
   加强力度。由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往往呈现板块式结构,这就要求每一个主问题都要有形成教学板块的支撑力,都要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注意梯度。一篇优秀的文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课堂教学就要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程序性和阶梯性的问题,避免问题设计过粗或过细。
   二、阅读教学中“主问题” 设计的技巧
   我们在课前准备中,怎样设计 “主问题”呢?我认为,教师要深入文本,对教学内容要做深入浅出的分析,既能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又能对课文的局部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深刻的领会,既要高瞻远瞩,又能体察学情,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有质量的“主问题”。
   (一)可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得以体现。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
   (二)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
   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涵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三)可从文章的风格特色方面入手
   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风格,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主问题设计,可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领悟生动的语言文字、特殊的情感,品析、鉴赏风格特色。
   (四)可以从文本的亮点入手
   亮点指的是文本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是文本夺人眼球、撼人心魄、耐人寻味之处,是读者愿意细细品味津津乐道的地方。紧扣文本的亮点设计主问题,往往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白居易的《琵琶行》已在人们心中弹奏了千余年,为何至今不衰?主要原因就是诗歌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传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受)和摹声(对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的描写)。围绕这两个亮点设计主问题,能带动全诗的解读。
   (五)可以从文本的焦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有分歧、有冲突,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焦点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小说《失街亭》,可以围绕话题“街亭失,谁之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街亭之失罪在马谡、责在诸葛、错在北伐的策略,从而全面地辨证地认识人物。这样的设计涵盖了从内容到艺术手法、从情节到人物的全部文本信息,包罗了小说教学的核心因素,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梳理、有感知、有探究、有评价,一举多得。
   (六)可以从文本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本的“眼睛”,有时能透露作品“心灵”深处的诸如内容、情感、主旨的信息。设计主问题时不妨加以利用。
   执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可以巧妙地利用标题,设计的主问题是:“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落实,请同学们从标题中任选一个字,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在表现这个字,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自主品析。这样的设计以题目为支点,串起了全文阅读,牵引了深入研读。
其他文献
一、正本清源,变授为导,开启思路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规律为每一位教师所熟悉。可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离主导地位而占据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习惯成自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深知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应该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恢复教师主导面目,要立足于引导,开启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
期刊
一、有效赏识适度指引评价  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课改形式下,学会赏识学生,尤其是学会赏识待优生,是实施课改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为学生本身水平存在的差异,他们的学习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对同一个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可面对纷繁的学生发言,有些教师一味地赏识,过分地表扬,
期刊
一、培养阅读的兴趣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因为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其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涵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
期刊
一 、给点时间,多些指导  一项活动开展得深入成功是需要充裕的时间的,教师学生要有科学的时间安排表。教师可以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每学期要节余一定的课时用于信息的补充及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早布置任务,可在学期初就明确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计划,告诉学生课题探究累且费时,但创造、征服的快感是需要时间的,要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收集。一项活动的完成可以是一周、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  教师
期刊
“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美好愿望。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的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我是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深知阅读这些名著的重要性。可是,在我们农村学校,要想名著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我们不气馁,我们有的是拼劲,有的是毅力
期刊
一、用心积累生活   1.要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作文教学也是“审美教育”之链中的一个有效环节,与其它教育手段一起构成了“树人”的重要途径。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就有很强烈的感受,那些擅长写作的学生不仅文学底蕴丰厚,而且兴趣广泛,对生活始终保持着较强的好奇心。所以,文章不是“作”出来的,而是学生思想的折射、灵魂的吟唱。(1)理解父母。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对父母是最熟悉的,但却往往最容易忽略父母。父母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时常在思考: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些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为什么有时候教的如此辛苦,学生也学得那么疲惫,可实际效果却不佳呢?  这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问:老师,诗歌我怎么就是看不懂呢,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读来为什么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或者问:老师,这篇阅读理解的文章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我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可见,由于学生缺
期刊
一、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训练作文基本功
期刊
一、与普高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在人才培养的层次方面,中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但成绩较差者;可见,无论是文化基础学力,还是个性的全面发展,抑或是身心素质条件,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都要差得多。然而他们疏于理论却注重实践,在技能要求、动手能力上却比普高要高得多。   2、在知识结构方面,中职学生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以高中阶段教育应具备的知识为主,但是没有普高的学
期刊
札记一:《我与共和国一起过生日》   9月30日下午3:00到5:00,七年级二班教室里其乐融融。我们班级召开了“我与共和国一起过生日”的班级活动。   来了十多位学生家长,有孙峻涛的妈妈、姚佳慧的爸爸妈妈、国成杰的爸爸妈妈、商潇文的爸爸妈妈、王宝淳的爸爸、商雪敏的爸爸、于忠民的妈妈、还有周全虎、王娜、孙振文、李婷婷的妈妈……   我发表了主题讲话:   尊敬的爸爸妈妈们,亲爱的老师、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