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野螟化学感受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nta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的化学感受系统在昆虫的取食、交配等多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一种寡食性害虫,幼虫具有聚集性、暴食性等特点,对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危害严重.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野螟成虫触角和口器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共鉴定到124个化学感受基因,包括50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19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基因,17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19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基因,17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通过系统进化和差异表达分析,对黄野螟化学感受基因的分化,以及不同性别、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气味受体为例,HvitOR42、HvitOR43和HvitOR48聚在传统的性信息素受体(pheromone receptor,PR)分支,其中HvitOR42和HvitOR43在雄性成虫触角中特异性高表达,这3个气味受体可能参与识别黄野螟雌性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此外,HvitOR20在雌性成虫触角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雌性成虫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黄野螟的化学感受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为开发以化学生态学为基础的黄野螟绿色害虫防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为明确50%氯虫苯甲酰胺、40%溴酰·噻虫嗪和50%吡虫·硫双威3种悬浮种衣剂对糯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与持效期,将糯玉米种子采用种衣剂包衣法处理,从出苗后10 d开始,每隔7 d调查不同种衣剂对田间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和叶片被害级别.结果表明,3种种衣剂对糯玉米出苗率和苗后10 d株高均无显著影响,对玉米安全;出苗后第10天,3种种衣剂处理对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株防效在64.1%~74.2%,对玉米叶片均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出苗后24 d,3个处理均失去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有效防治.50%氯虫苯甲酰胺、40
对贵州碧江地区茄子绵疫病病菌进行分离、 纯化培养,采用生物学、 分子学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贵州碧江茄子绵疫病的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为当地茄子绵疫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室内采用浸卵法、 浸叶法分别对草地贪夜蛾卵、 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并开展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田间药效防治试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药后对草地贪夜蛾卵孵化率影响较小,但对卵孵化成活率影响较大,0.0223 mg·L-1(商品药稀释126万倍)以上用量即可使卵孵化成活率为0,比对照高效氯氟氰菊酯的39.8647 mg·L-1高1016倍;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商品推荐剂量下,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比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高4~5倍.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草地贪夜蛾卵期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抵御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的新模式,目前在全国23个地区开展了249个试点项目,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减损的重要保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因素,伴随着保障率的提升,试点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农户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道德风险行为.本研究从农户道德风险视角出发,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保险+期货”模式试点前后农户的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进行分析评估,发现模式试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农户存在多施化肥、农药的行为.因此,模式试点过程中很有可能确实存在农户道德风险,这对生产高效
智慧农业是综合运用云计算、 传感器网络等多种技术,实现信息支持、 大田信息采集、 生产数据收集等各个环节的连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在新型农业生产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阐释智慧农业的意义,总结了广西智慧农业实践的典型案例,并归纳了广西智慧农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但是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络建设不完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标准化生产技术匮乏,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信息化建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2000—2017年新疆各地、 州、 市农业碳排放与技术进步的非线性关系,实证发现,(1)新疆农业碳排放存在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为门槛的农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以经济发展为门槛变量时,技术进步作用于农业碳排放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14和1.084;以城市化水平为门槛变量时,农业技术进步作用于农业碳排放也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514和0.563.(2)以城市化水平为阈值时,农业技术的进步对新疆农业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阈值效应,两者呈倒“U”关系.
根据成因的差异,浙江省地质高背景农田可分为运积型、 残坡积型和次生风化富集型等3种类型,它们的分布、污染特点有所差异.运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主要形成于洪冲积母质上;残坡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形成于残积和坡积及其再积母质上;次生风化富集型地质高背景农田多分布于丘陵山地及其附近区域,形成于碳酸盐岩的残积母质上.镉是浙江省地质高背景农田污染最为突出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以运积型地质高背景农田最为严重.与其他人为污染农田不同,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且常伴有复合污染;其生物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p
夜蛾黑卵蜂是多种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之一,特别是对当前全球暴发的草地贪夜蛾有较好的控害效果.本文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对草地贪夜蛾优势卵寄生天敌夜蛾黑卵蜂的生物学、人工扩繁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棘胸蛙是一种可用于揭示叉舌蛙科系统发育及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经济蛙类.对8个地理种群的棘胸蛙进行形态特征指标的测量,收集汇总数据,寻找环境因子与地理种群的关联.不同地理种群棘胸蛙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分化,其中安徽池州种群棘胸蛙与其他地理种群的棘胸蛙形态分化最为明显,尤其是与贵州遵义种群形态差异显著,已达到种间可区分的水平.环境因子与棘胸蛙各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前肢长与体长的比值与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因子、气压因子、纬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棘胸蛙不同地理种群形态变化不符合贝格曼定律
农田土壤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好坏事关国计民生.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Pb和Zn含量在农田土壤中日渐增多,而目前研究中对农田土壤Pb和Zn总量与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为零散,对不同形态相互转化机理及污染状况缺乏系统性整理和认知.为进一步明确重金属在土壤中污染状况及不同形态分布和相互转化机理,本研究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我国农田土壤Pb、Zn污染水平、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40.45 mg·kg-1和1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