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时被忽略的因素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做决策?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会,但真是这样的吗?本文将以困惑着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关于现金折扣机会成本的解释来说说那些决策时被忽略的因素。
  企业要实现利润必先实现销售,为实现销售,策略不一而足,之一为赊销,但赊销只是实现了账面利润,没有现金流量,为收到现金,企业常常会配套使用现金折扣:即早付款,给予购货方一定的现金折扣,购货方要不要享受这个现金折扣就是一个企业常要做出的决策。如果放弃这个现金折扣,机会成本是多少呢?教材中给的公式是:
  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CD/(1—CD)]×360/N
  式中:CD———现金折扣的百分比;N———失去现金折扣后延期付款天数,即信用期减折扣期,
  一、决策一般需考虑的因素
  做决策一般有四个维度:投入、产出、时间、風险,规模不同、时间长度不同、风险不同的项目一般不能直接比较。上面公式前半部分其实是将规模拓齐,后半部分是将时间拓齐。公式将规模、时间拓齐后,实质计算的是单位资产(比如100元)、单位时间(比如1年)所带来的收益或成本的增加。而且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机会成本的大小与折扣率和折扣期成正向关系,与信用期成反向关系,即给的折扣率越大、折扣期越长,信用期越短,赊购企业就越应去享受这个折扣。这么说来这个决策的依据似乎很清楚,但要做决策却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是用绝对额作决策还是用相对额作决策
  企业采购一批材料,供应商报价为10000元,付款条件为3/10、2.5/30、1.8/50、N/90,即在10天内付款,给3%的现金折扣,30天内付款,给2.5%的现金折扣,50天内付款,给1.8%的现金折扣,90天是信用期。企业将会选择在哪天付款呢?
  按上面的公式,3个不同折扣率和折扣期对应的机会成本率分别是13.92%、15.38%、16.5%。三者的排序是16.50%>15.38%>13.92%,如果不放弃现金折扣,那么可将其视作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应该选择最大的,那么是不是选择在第50天付款呢?我们继续来看条件。
  如果企业需要通过银行借款来解决目前的付款问题,因借款而产生的利息是这一决策的成本,借到钱后支付给供应商,少支付给供应商的钱可看出是收入,利润=少支付的钱(收入)—借款利息(成本),这个差额越大越会被企业优先选择。下面先假设贷款利率为12%:
  10内付款,得折扣300元,借款利息=9700*12%*80/360=258.67元,净收益300—258.67=41.33元。
  30内付款,得折扣250元,借款利息=9750*12%*60/360=195元,净收益250—195=55元。
  50内付款,得折扣180元,借款利息=9820*12%*40/360=130.93元,净收益180—130.93=49.07元。
  三者排序是55>49.07>41.33
  根据这一排序企业应选择在第30天的时候付款,与上面第50天付款的决策产生了矛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呢?这其实是相对数与绝对数的矛盾。影响上面绝对数净收益的因素有:现金折扣百分比、折扣期、信用期和借款利率,也就是说这四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改变决策结果。表1展示了银行利率在16.5%、13.5%、12%、9%时的净收益:
  表1显示,如果银行借款利率高于16.5%,则企业应直接放弃这个现金折扣,因为其差额是小于等于0的;如果银行借款利率为13.5%时,应选择在第50天付款,如果银行借款利率为12%时,应选择在第30天付款,如果银行借款利率为9%时,应选择在第10天付款。事实上可以计算出无差别点银行借款利率,如表2所示。
  结合表1和表 2,可作如下结论,如果银行借款利率在16.5至13.11%之间,公司应选择在第50天付款,如果银行借款利率在13.11%到9.425%之间,公司应选择在第30天付款,如果银行借款利率小于9.11%,则公司应选择在第10天付款。
  可以这样说:银行的贷款利率越低,越早借款越划算,银行的贷款利率越高,不要那么早去借款了,实在太高,在这里是高于16.5%,就不要借款,放弃这个现金折扣吧,整个决策过程与现实经验完全一致。
  当然上面净收益的决策过程,时间(数据在表1中的第1列)、规模(数据在表1中的第2列),被我们悄无声息地忽略,回头仔细看的话,我们会看到上面计算净收益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借款规模也是不一致的。如果假设这个过程可以不间断重复,且时间都按360天算,那么仍然要按16.50%>15.38%>13.92%这个相对比率的大小来选择,因为这样计算已将资金规模限定在相同水平、时间也限定在相同水平。   三、究竟是把它看作收益还是将其看作成本
  这是最让人糊涂的部分,不只是学生糊涂,教材糊涂,老师也糊涂。如A供应商的付款条件是“3/10,n//30”,B供应商的付款条件是“2/20,n//50”,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放弃A供应商的机会成本是55.67%,放弃B供应商的机会成本是24.49%。算完A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后,教材上这样写着“如果同期的银行短期借款年利率为12%,远远低于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55.67%,因此公司应当在现金折扣期内用借入的资金支付货款,享受现金折扣”。算完B供应商的机会成本后教材这样写道“这一成本远远低于‘3/10,n/30’信用条件的机会成本率,因此应当选择信用条件为‘2/20,n//50’的供应商”。这一说彻底让学生糊涂了,不止学生糊涂,很多老师也糊涂了。也就是说应将其看作是收益还是成本呢?如果看作收益,收益应该取高;如果看作成本,应该取低。所以很多教材是这样说的,如果要享受折扣,那么要选择机会成本高的方案;如果选择放弃折扣,要选择机会成本低的方案。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让人更糊涂了:不知道应如何来看待这个机会成本了。现在如果条件改变,假设还有个C供应商,其付款条件是“5/20,n//50”,算出来的机会成本率是63.16%。如果放弃现金折扣,按照教材的逻辑:将其看作成本,三个供应商中首先放弃机会成本率最高的C供应商,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B供应商和C供应商相比,应该选择C供应商,因为其他条件都相同,而C供应商给的折扣率大,出现了逻辑混乱。唉,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决策:一个决策是,如果享受折扣,选择哪一家供应商;另一个决策是,如果放弃折扣,选择哪家供应商。决策目标不同,决策标准也会不同:第一个决策选择的标准是谁给的相对折扣率高(即按照上面公式计算出来的单位资金规模的年化比率),此时与折扣率、折扣期、信用期有关,所以在上面3个供应商中,首选C,其次选择A,最后是B。第二个决策的依据是谁给的信用期长选择谁,只与信用期有关,折扣率和折扣期此时是无关因素,所以上面的三个供应商中,B供应商与C供应商是没有区别的。
  这个过程还可以计算出与A供应商机会成本率相同的无差别折扣率、折扣期、信用期(假设天数可以非整数),如表 3所示。
  如果选择享受现金折扣,表 3中的方案,首选G供应商,其次C供应商,再次A、D、E、F是没区别的,最后是B,如果选择放弃现金折扣,首选G供应商,其次B、C、D、E,四者没有区别,再次是F,最后是A。教材这样说“如果要享受折扣,那么要选择机会成本高的方案;如果选择放弃折扣,要选择机会成本低的方案”其实是偷换了决策目标。所以,如果说它是一个“是将其看作收益还是将其看作成本”的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根据决策目标是否能正确区分相关因素与无关因素”的问题。而就这个机会成本率本身而言,将其看作是收益率更合理,因为本应支付的成本没有支付可以看作收益,这是负负得正数学思想的应用,这个现金折扣实际就是本应支付的成本没有支付。
  决策讲理论的时候常是固定其中其它因素,只就其中的一个因素做决定,其实这是猩猩也能做的决策。决策首先难在区分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其次是如何固定其他因素,最后才是做决策,如果不能清楚地区分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不能固定好其他因素,做出的决策可能就南辕北辙啦。
  (作者單位:安徽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农业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现状、问题,然后以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农业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诚信为基础的财税信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的指南,是指导性文件,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决定
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如钢铁、建材、化工、交通等60多个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上市企业总体数据分析,以及以栖霞建设为例进行细化数据的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理论的研究,选择了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措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上市企业;资本
摘要:在“互联网 ”大发展的背景下,以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现有财务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资产为基础,就如何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并为企业服务,使得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在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进行阐述。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核算;财务信息整合;集团管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大批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多元化经营,很多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财务核算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显现
李若山,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金融期货研究所所长。曾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副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后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主任、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在厦门大学获硕士学位,1989年获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引言  在2006年及以前,所得税会计处理适用准则是1994年6月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统称“旧准则”)。根据旧准则,企业可以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债务法(又称利润表债务法)中任选一种方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2006年2月,我国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规定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与应付税款法不同,递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由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中石油公司建立了以《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为理论基础的现代内部控制体系,为全面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审计和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使内部审计能够以较宽的视野,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目标要以企业目标为出发点    对一个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全面审计,首先要从分析企业目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G省电信公司顺应发展,立足自身,因地制宜,搭建了基于电信行业和业务发展特点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架构,由上到下推动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最终将作业成本法和企业业务发展进行了有机融合,实现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目的。本文着重介绍作业成本法实施架构的搭建,供各行各业进行参考。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架构;搭
摘要: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法工具,杜邦分析法则是财务分析中使用最多,运用最广的一种方法。由于我国社会基础建设与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我国工程企业数量与规模迅速增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壮大,但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低迷以及原材料成本的快速增长,工程企业的盈利状况大不如前,本文运用杜邦分析法,以粤高速A 为例,对工程类企业财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杜
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作出之前,要对整个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财务测算,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出投资是否可行的结论。如果确定投资,该财务测算又是日后项目运行过程中预算编制与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完工决算的总结评价标准。整个项目的后期运行都是为了保证财务指标的实现,因而财务测算中的财务评价指标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尤为重要。  当前项目投资决策指标有:投资利润率、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投资回
3月1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十二五”全国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工商系统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探索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全国企业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营商便利化程度提高,企业总量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工商总局和各地工商部门积极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