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舞剧:灿烂童心的梦想石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j108580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名字叫“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它以举世无双的美丽,震撼了世人,是世界现代艺术史上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这个像童话城堡的宫殿是一个邮差用每天在送信的路上捡起的一块块石头,花了33年时间垒建而成的。入口处的石头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而如今,我们正走在积累梦想石的路上。2010年春花烂漫的日子,拉萨路小学成为南京市“歌舞剧进校园”的试点学校,就此开始,我们踏上了寻梦之路,慢慢揭开了儿童歌舞剧那神秘而又迷人的面纱……
  儿童歌舞剧精彩的背后是复杂庞大的准备过程:剧本创编、歌曲创编、舞蹈编排、音乐制作等等,很少有学校花费心力涉足这块未知领域。但儿童歌舞剧是对传统音乐课堂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更是艺术到达孩子心灵的高速通道。抱着对儿童天然本性的了解,知道孩子们与歌舞剧结缘,我们自然而然地真切渴望着、“与歌舞剧亲密接触”的这份美好到来。
  如何通过歌舞剧这种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让孩子们动起来?
  如何在儿童歌舞剧中锻炼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我们默默追问,苦苦求索。
  一、对话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一门糅合了歌、舞、表演的综合艺术,我们是几条腿走路,还是各个击破?百老汇歌舞剧《猫》是完美经典,我们是单纯模仿,还是自我创作?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如何呈现?
  在“以孩子为本”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尝试着寻找突破口。黎锦晖先生是开创儿童歌舞剧先河的前辈音乐家,我们从他那里寻找到儿童歌舞剧的踪迹,进而通过录像如饥似渴地学习他的作品,对歌舞剧开始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接触,黎老先生的《麻雀与小孩》作为蓝本成就了我们第一部歌舞剧《童心和小鸟》;不仅如此,音乐老师们在“聊”式沙龙中不断碰撞,从歌舞剧的由来、背景到歌舞剧的基本特点,抓住音乐、舞蹈、剧情三者的联系,从而抓住儿童歌舞剧的脉息。
  要想让儿童歌舞剧不在云端舞蹈,必须“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在对孩子们的问卷调查中,喜欢童话式歌舞剧的占据了大部分,这最终决定了《童心与小鸟》的童话主题色彩。
  由此,与经典对话、撞击思维、向孩子提问成为我们敲开“儿童歌舞剧”大门的金砖。
  2012年,歌舞剧《童心和小鸟》在区里文艺汇演中一炮打响,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欣喜中我们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儿童歌舞剧”的第一块梦想石。
  二、升级做导演
  要实现儿童歌舞剧进课堂的梦想,在传统课堂的情况下肯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新的秩序的建立势在必行。儿童歌舞剧进课堂必然得突破传统,建立属于自己的课堂模式。如何打破?张文丹老师最终从“演员升级做导演”这个角度找到了方向。在南京市艺术教育现场会上,她驾轻就熟地丰富了一台课堂小型歌舞剧《猫和老鼠》,凭着对孩子们的了解和信任,针对各种各样的动物角色,课堂上她没有做任何规定,让孩子们自己做主,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动物,只是要求用动作告诉大家所扮演的是什么动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安排角色,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开始孩子们还有点不相信老师真的会这么做,但很快大家就活跃起来了。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有小猴、小鸡、小鸭、狮子、大象、袋鼠……五花八门,而他们模仿的动物动作几乎个个都有模有样,只要稍稍指导一下音乐节奏感和动作美感即可,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到森林里去参加选举大会的情景轻而易举地就表现出来了。这种课堂不仅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更打开了善良的童心。“孩子们是天生的艺术家”,当你给了他色彩,他会把世界涂抹得绚丽多姿。
  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智慧开始产生,在别开生面的“歌舞剧,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沙龙会上,老师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对儿童歌舞剧艺术形式的美好感情和喜爱,大家对歌舞剧的认识逐渐清晰,而针对课堂的有效性,大家从“基于生活、基于孩子、基于音乐”等角度总结并阐述了“儿童歌舞剧进课堂”的要素,这次活动将歌舞剧的探讨真正推上了一个新的征程。梦想石被我们轻轻盈握在手。
  艺术终究贴近心灵。随着对歌舞剧进课堂的逐步完善,我们又从“简单”、“欣赏”、“整合”、“参与”、“生活”等角度对“歌舞剧进校园的实践”进一步进行了拓展和提升,拓宽了歌舞剧进课堂的灵动空间。如今,“歌舞剧进课堂”的实践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孩子们表演不再羞涩,歌唱水平不断提升,舞台表现力也渐入佳境。《猫和老鼠》、《童心和小鸟》、《大扫除》、《窗边的小豆豆》、《小稻秧脱险记》……这些歌舞剧在编排样式上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师生们早已耳熟能详,大家非常喜爱。歌舞剧在课堂中无声地渗透,已经成为艺术进入童心的窗口。
  三、享受不完美
  在江苏省“大家一起学”的试验课活动中,姚莹老师在《三个好朋友》一课上大胆地尝试了学生现场创编小型歌舞剧的做法,将不可能的事情终究变成了可能。
  姚老师的课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歌舞剧的研讨会,孩子们对剧本进行了分析,边实践边分工合作,课堂糅进了孩子们自编歌词、自创舞蹈、自选音乐素材等诸多环节,孩子们思维灵动、创意多多,具有领袖才能、表演特长、创编才干的学生纷纷脱颖而出,所有的孩子都尽情地投入到儿童歌舞剧的表演和创作中,潜能和智慧被激发出来,在临下课前5分钟,孩子们成功地打造出一台小型歌舞剧!
  有老师好奇地问,为何能做到如此?姚老师说:“也许课堂里孩子们不完美的表现是种遗憾,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儿童歌舞剧创编的最初,必须接受这种‘不完美’,因为这是一种能量的释放也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技巧才能得到完善、得到巩固,‘成功’也就会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艺术教育,最终是孩子们的舞台!所以,当“简单化、生动化、生活化、巧妙整合、时尚化”等歌舞剧理念融入人心那一刻,便是到了把歌舞剧的灵魂还给孩子的时候了,歌舞剧的艺术魅力最终需要孩子们去领悟,去体验,去创造。怀揣着这份情怀,“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将儿童歌舞剧的研究又推向了新的方向。
  继而,在五年级举行的歌舞剧剧本讨论会上,老师们敢于“不完美”,孩子们以“回家”为主题,对歌舞剧的主旨、音乐、故事情节等进行了有模有样的分析和建议。孩子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着歌舞剧《回家》,融汇“校歌填词作品”、“生活元素为主”、“童趣、童心、童真”三大特色的《回家》,将成为拉小儿童歌舞剧中又一道新的亮丽风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薛瓦勒用独轮车“推”出了一个世界奇迹,相信拉小孩子的未来会用“智慧、勇气、凝聚力”创造出歌舞剧的美丽花园!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正逐渐在各个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普及并日益深入,无纸化办公也成了一种趋势和方向。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办公自动
运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单轴贯入试验模型,通过模拟加载试验,从细观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中颗粒的运动位移和颗粒间接触力随着贯入量的增加所产生的变化,探究确定微观参
总结我院1995年12月~2000年2月收治、随访1年以上的X-刀治疗垂体腺瘤(PA)50例,并予以讨论.
本文分析了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