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过多讲授不能矫枉过正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影响综合素养的提升。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倡导精讲少讲,这是新课改引领的方向。但有些地方为了纠正教师课堂讲解过多的不良现象,出台规定限制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并将其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得一些该讲的不能讲到位,矫枉过正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以便掌握其对消毒剂抗药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框架式备课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部过程的方法。框架式备课追求的不是形式或模式,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与路径。框架式备课强化整体意识、课程意识、教
历史视频资源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当前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三个有效策略:一是凸显真实,二是
周梅森的战争小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道别样风景,其小说以贯穿始终的“战争与人”的主题深刻摹画了人性的挣扎和灵魂的浮沉。他的小说创作习惯将人物推入极端
消息退化成顽疾报纸上的消息退化,久治不愈,久攻不克,已成为一个顽疾.新闻界有识之士曾就此发倡议,提警告,大声疾呼,仍然反响不大.也有一些新闻单位进行研讨,开展竞赛活动,但
摘 要 中小学生文言经典的诵读过程,就是奠定中华文化根基、孕育个体文化精神的过程,就是“以学养气”、形成文化品格的过程。文言经典所蕴含的精神、道德与生命力量是通过高度概括化了的节奏、韵律等感性语言而传达的,凭借诵读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韵律进而体会、理解作品的精神,即所谓“因声求气”的过程。“因声求气”的文言经典诵读要扣住文言的语言特点进行,在声音、节奏中体会其神韵与意义,并以此滋养个体的文化情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