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的台前幕后

来源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科阅卷结束后,听到许多关于作文阅卷状况的议论。为此,我对阅卷的过程和结果作了比较广泛、深入的调研和思考。调研对象有阅卷领导小组成员、阅卷组长和阅卷老师,并得到多位阅卷老师的“阅卷笔记”。发现在作文题目的解说、阅卷细则的拟定、阅卷任务的执行、 After Beijing 2008 entrance exam language exam, I heard a lot of arguments on the status of essay marking. To this end, I made a relatively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marking. Subjects were scrutinizing the leading group members, marking the group leader and marking the teacher, and a number of marking teachers “marking notes ”. Found in the essay topic commentary, detailed rules of the drafting, mar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sk,
其他文献
语文课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并且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说,在全社会的美育中,青少年是有战略意义的美育对象。为青少年进行美育的诸种途径中,学校美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学校美育的多种活动中,课堂美育是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课堂美育中,语文教学又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美育却相当忽略,往往把美育当作实现德育、智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