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信任的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信任是反映民族关系状况的一个概念,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理解与彼此信赖的一种心理态度及关系状态。民族信任具有信任主体的平等性、信任行为的目的自愿性、信任关系的多重差序性与信任模式的政策主导性等特征。民族信任具有以下功能,即具有消除民族误解的疏通功能、增进民族团结的凝聚功能、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润滑功能,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定向功能。民族信任的实现路径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提倡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促进民族信任建立共同情感基础;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争取各民族朝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
其他文献
基于“秩序-失序”理论框架,以丽江白沙村和大理双廊村作为对比案例,运用深度访谈、观察法等,探讨民族村落旅游景观的表征与生产。研究发现,白沙村与双廊村在旅游发展中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多民族国情重构现代国家的过程,党中央在这一进程中不仅提出了自己的国家建构方案,也依据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积极进行马克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调水工程可调水量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措施、方式、方法、经验
根据电网结构特点及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关联关系,提出网络协调程度评估模型,考查电网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及技术标准的合理性,优化项目建设的顺序。进一步对电网建设项目进行经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兼具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的双重属性,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也存在
作为辩论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标题的制作体现了较强的艺术性,本文重点分析其标题的开放式、辩论式、生活化,提出专栏标题的艺术特点应该与专栏的特
针对维汉机器翻译中单个翻译模型翻译效果差且多个翻译模型间翻译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释义信息的系统融合方法。通过提取汉语端释义信息对汉语翻译假设进行词对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