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手记】每次翻看这部分日记,都觉得那段近乎疯狂的笔试、面试经历是一笔财富。虽然最终我与移动无缘,但其他大公司的面试邀请函如雪片般不断飘来——中粮、花旗、浦发、平安、联想、喜达屋……我也算面试达人了。
我失败过很多次,也成功过很多次,但如果下一次机会值得我付出,我依然义无反顾。
路费1500元
以前听说的传奇,今天似乎也变成了我的经历。只因为移动的一个笔试机会,我一时买不到火车卧铺票,便飞着从上海赶到北京。
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要以小搏大,以资本来武装,以时间换空间。总之一句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当然,资金并非孩子,移动也不是狼。不过,这样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而大把大把花银子,似乎是莽撞了些。
今天是10月27日,天气还不错。笔试整整持续了三个半小时。人力资源部只有3个职位,却有二三百人参加笔试。这还是网络申请后,经过筛选,剩下来的结果。我初步打探一下,和我一起竞争的求职者以清华、北大、人大毕业生为主,也有复旦、交大、中科大、吉大、南开等毕业的。好企业就是这么牛,大家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可是,笔试这天,外地考生的座位都空着,大概是因为路费和住宿的缘故不能来吧。毕竟成功的几率不会因为路途的遥远和颠簸而有所提高。
我自己也记不清都往什么地方投过简历了,反正发邮件又没什么成本。所以,这次来北京,除了参加移动的笔试,我还争取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一次破例的面试机会。
不过五矿的面试,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好。果然,没下文了。
这次坐飞机来北京应聘,结果是未知,但有个够意思的同学。昨晚我到首都机场,亲爱的同学老李来接我。他刚出差回来,把包袱直接甩到车上,还发着高烧,饿着肚子就过来了。我好生感动。
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北京拥堵的交通,老李绕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我找到考试的地点。我真的很不好意思,好歹自己在飞机上也吃了一点儿,休息了一会儿,可老李……这就是朋友——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在你身边。
其实,我早就想过了,打飞的确实比打出租便宜。飞的打五折,来回1500大洋;如果选择出租,不算“过路费”,光打表来回就要2000多。哈哈,这个算法,我可能真是疯了。但愿不是血本无归。
车厢当自习室
我接到移动的第二次面试通知了。一开始,我非常兴奋,兴奋得好像已经被移动录取了一样。但这种兴奋只持续了一个小时,我便陷入了时间、方式、资金、请假的泥潭。幸运的是,尚可自拔。于是,我马上定下行动方案:明天一早就到上海南站订到北京的软卧票,730元。为了不麻烦亲朋和节省资金,当天往返。
我特地选了11月13日上午9点45才到的一班列车,这样晚上少休息会,还可以把车厢当成临时自习室。
早上10点,初冬的北京已有凉意,据说今晚还要降温。换乘地铁,不久就找到面试所在的大厦。在旁边的湘菜馆复习了一会,饭后又坐到移动的休息厅热热身。12点10分过去签到,已有两人在那等候了。
我们这组有8个人,有一个是北大光华的MBA哥哥,此外一人未到,不知何故;一人来了又走,不晓何由。移动的HR阿姨始终戴着蓝牙耳机接听电话,而且屏蔽了手机号码,看来她在自我保护方面十分专业。
先让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接着做一套图形题,12分钟,不许涂改,要求把只留下几段折线的残缺图形逐一补全。因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我难免有点儿过度紧张。之前,我经历过大大小小30多次笔试、面试,但每次都是崭新的挑战。
移动的招聘是外包给专业咨询公司的,所以面试题绝对不简单。我仔细分析后,发现整个图形类似俄罗斯方块中的某种不规则组合图案,遂采取“周而复始”的策略,四面发散着一一完善,力求全面、和谐,透露着一种专注和大局观。时间到了,我完成了几乎满满一整页的图案。我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加上有10年美术功底,因此自信能更胜人一筹。
等候通知
休息了半小时,我被叫去“群殴”。8位面试官连同3位移动的HR主管表情严肃地坐着。从人数上,这也是种压力考验。我们坐在大会议桌的一角,自我介绍,然后接受面试主管的一一盘问。跟第一次自我介绍、开场白的问题不同,这次我们是以“临时团队”的形式,讨论并制定某通信公司在北京大学校园的营销案例,要求分析几个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拿出一个统一意见。
我表现中规中矩,算不得抢眼。山东大学和北航硕士兄弟相当强悍,连珠炮一般让人目不暇接。一开始,我和旁边北大光华的MBA哥哥一样,插不上话,不过瞅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案例营销方案的“硬伤”一一陈述了出来。我注意到,除了咨询公司的面试官外,移动的面试官有一位听得很仔细,对我的陈述频频点头;另一位始终很忙的样子,一直在不停地发短信。虽然我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自信也不会输太多。况且,有些时候,出头的未必就是最后的胜者。这是参加多次面试后,我总结出来的。
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主管,回答很官方,“等候通知。”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不知为何,这反而坚定了我加入这间公司的决心。首先,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其次,那诱人的薪水哟!
五千元换声谢
移动的三面来得比预期更早,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原本应提前三天左右通知,现在只提前一天,实在有些仓促。幸运的是,我赶上了Z6的末班车,而且是最后一张上铺。
和往常一样,我先在肯德基闷了半天,又到湘菜馆大快朵颐。去了,才发现上次的领队之一和MBA哥哥都不见了踪影,而传说中最不要碰到的“集团军”——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兄弟姐妹已经悄然出现。加上人大其他学院的,他们居然占了一半席位。不过,幸好是“单挑”,否则我们“必死无疑”。
前面出来的同学已经让我感到压力:有的不停上厕所;有一位被面完居然喘不上气,足足坐了三分钟才起身。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进去我发现自己居然一点儿也不紧张,而且越说越不紧张。除了咨询公司的6位员工外,正对的应该是老总,旁边还有8位移动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的主管。问的问题很寻常,都是关于你的经历的,态度和蔼,气氛和谐。
我在火车上凝思模拟的话题居然发挥了作用,自问自答也有效果。他们问我为什么来北京,为什么自己花钱也要来面试。我说:“首先要有舍得的理念——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其次,要有风险投资的意识;另外,既然移动能给全国优秀研究生面试的机会,那么我就有动力参与竞争、有勇气来北京、有能力进入面试、有自信赢得职位;当然,最后还需要一点儿缘分让我们最终走到一起。”
如此精心准备的答案,换来的回复很简单:“谢谢你。”
现在想想,我大概不是心疼我的答案,而是心疼我的投资,小5000块钱呢。 W
责编/王欢
wanghuan-01@163.com
我失败过很多次,也成功过很多次,但如果下一次机会值得我付出,我依然义无反顾。
路费1500元
以前听说的传奇,今天似乎也变成了我的经历。只因为移动的一个笔试机会,我一时买不到火车卧铺票,便飞着从上海赶到北京。
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要以小搏大,以资本来武装,以时间换空间。总之一句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当然,资金并非孩子,移动也不是狼。不过,这样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而大把大把花银子,似乎是莽撞了些。
今天是10月27日,天气还不错。笔试整整持续了三个半小时。人力资源部只有3个职位,却有二三百人参加笔试。这还是网络申请后,经过筛选,剩下来的结果。我初步打探一下,和我一起竞争的求职者以清华、北大、人大毕业生为主,也有复旦、交大、中科大、吉大、南开等毕业的。好企业就是这么牛,大家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可是,笔试这天,外地考生的座位都空着,大概是因为路费和住宿的缘故不能来吧。毕竟成功的几率不会因为路途的遥远和颠簸而有所提高。
我自己也记不清都往什么地方投过简历了,反正发邮件又没什么成本。所以,这次来北京,除了参加移动的笔试,我还争取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一次破例的面试机会。
不过五矿的面试,我感觉自己发挥得不是很好。果然,没下文了。
这次坐飞机来北京应聘,结果是未知,但有个够意思的同学。昨晚我到首都机场,亲爱的同学老李来接我。他刚出差回来,把包袱直接甩到车上,还发着高烧,饿着肚子就过来了。我好生感动。
顾不上吃饭,也顾不上北京拥堵的交通,老李绕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我找到考试的地点。我真的很不好意思,好歹自己在飞机上也吃了一点儿,休息了一会儿,可老李……这就是朋友——你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在你身边。
其实,我早就想过了,打飞的确实比打出租便宜。飞的打五折,来回1500大洋;如果选择出租,不算“过路费”,光打表来回就要2000多。哈哈,这个算法,我可能真是疯了。但愿不是血本无归。
车厢当自习室
我接到移动的第二次面试通知了。一开始,我非常兴奋,兴奋得好像已经被移动录取了一样。但这种兴奋只持续了一个小时,我便陷入了时间、方式、资金、请假的泥潭。幸运的是,尚可自拔。于是,我马上定下行动方案:明天一早就到上海南站订到北京的软卧票,730元。为了不麻烦亲朋和节省资金,当天往返。
我特地选了11月13日上午9点45才到的一班列车,这样晚上少休息会,还可以把车厢当成临时自习室。
早上10点,初冬的北京已有凉意,据说今晚还要降温。换乘地铁,不久就找到面试所在的大厦。在旁边的湘菜馆复习了一会,饭后又坐到移动的休息厅热热身。12点10分过去签到,已有两人在那等候了。
我们这组有8个人,有一个是北大光华的MBA哥哥,此外一人未到,不知何故;一人来了又走,不晓何由。移动的HR阿姨始终戴着蓝牙耳机接听电话,而且屏蔽了手机号码,看来她在自我保护方面十分专业。
先让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接着做一套图形题,12分钟,不许涂改,要求把只留下几段折线的残缺图形逐一补全。因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我难免有点儿过度紧张。之前,我经历过大大小小30多次笔试、面试,但每次都是崭新的挑战。
移动的招聘是外包给专业咨询公司的,所以面试题绝对不简单。我仔细分析后,发现整个图形类似俄罗斯方块中的某种不规则组合图案,遂采取“周而复始”的策略,四面发散着一一完善,力求全面、和谐,透露着一种专注和大局观。时间到了,我完成了几乎满满一整页的图案。我是久经沙场的战士,加上有10年美术功底,因此自信能更胜人一筹。
等候通知
休息了半小时,我被叫去“群殴”。8位面试官连同3位移动的HR主管表情严肃地坐着。从人数上,这也是种压力考验。我们坐在大会议桌的一角,自我介绍,然后接受面试主管的一一盘问。跟第一次自我介绍、开场白的问题不同,这次我们是以“临时团队”的形式,讨论并制定某通信公司在北京大学校园的营销案例,要求分析几个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拿出一个统一意见。
我表现中规中矩,算不得抢眼。山东大学和北航硕士兄弟相当强悍,连珠炮一般让人目不暇接。一开始,我和旁边北大光华的MBA哥哥一样,插不上话,不过瞅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案例营销方案的“硬伤”一一陈述了出来。我注意到,除了咨询公司的面试官外,移动的面试官有一位听得很仔细,对我的陈述频频点头;另一位始终很忙的样子,一直在不停地发短信。虽然我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但自信也不会输太多。况且,有些时候,出头的未必就是最后的胜者。这是参加多次面试后,我总结出来的。
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下主管,回答很官方,“等候通知。”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不知为何,这反而坚定了我加入这间公司的决心。首先,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其次,那诱人的薪水哟!
五千元换声谢
移动的三面来得比预期更早,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原本应提前三天左右通知,现在只提前一天,实在有些仓促。幸运的是,我赶上了Z6的末班车,而且是最后一张上铺。
和往常一样,我先在肯德基闷了半天,又到湘菜馆大快朵颐。去了,才发现上次的领队之一和MBA哥哥都不见了踪影,而传说中最不要碰到的“集团军”——人大劳动人事学院的兄弟姐妹已经悄然出现。加上人大其他学院的,他们居然占了一半席位。不过,幸好是“单挑”,否则我们“必死无疑”。
前面出来的同学已经让我感到压力:有的不停上厕所;有一位被面完居然喘不上气,足足坐了三分钟才起身。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进去我发现自己居然一点儿也不紧张,而且越说越不紧张。除了咨询公司的6位员工外,正对的应该是老总,旁边还有8位移动的领导和人力资源的主管。问的问题很寻常,都是关于你的经历的,态度和蔼,气氛和谐。
我在火车上凝思模拟的话题居然发挥了作用,自问自答也有效果。他们问我为什么来北京,为什么自己花钱也要来面试。我说:“首先要有舍得的理念——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其次,要有风险投资的意识;另外,既然移动能给全国优秀研究生面试的机会,那么我就有动力参与竞争、有勇气来北京、有能力进入面试、有自信赢得职位;当然,最后还需要一点儿缘分让我们最终走到一起。”
如此精心准备的答案,换来的回复很简单:“谢谢你。”
现在想想,我大概不是心疼我的答案,而是心疼我的投资,小5000块钱呢。 W
责编/王欢
wanghua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