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配合人工分步开挖抗滑桩施工工艺数值分析

来源 :河南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研究旋挖钻配合人工分步开挖抗滑桩桩孔的施工过程,结合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滑坡工程,对开挖过程中桩孔地表、桩底土体及开挖完成后护壁的位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挖过程中,地表面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先沉降后鼓起,孔底土层向上隆起,呈“反扣锅底”形。
  关键词:分步开挖;地表;孔底;变形
  中图分类号:U445.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34-03
  Numerical Analysis 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nti-slide Pile with Rotary Drilling and Manual Step-by-Step Excavation
  LI Derong1    CHEN Gang1    MA Shaoming1    ZHU Farui2    YU Feng2
  (1.Yunnan Transportation Group Highway Construction Co., Ltd., Kunming Yunnan 650000;
  2. Yunnan Jiaotong Road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nti-slide pile hole excavated by rotary drilling 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step by step, combined with the landslide project of Linxiang to Qingshuihe expressway in Lincang,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surface of the pile hole, the soil 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 and the retaining wall after excavation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rocess of excavation,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ground surface increases with the distance of the pile hole increasing, and settlement firstly,then the soil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bore up uplift that shows "button the bottom of the pot shape".
  Keywords:sequential excavation; ground; hole bottom; deformation
  目前,滑坡是高邊坡最常见的灾害[1-2],而针对滑坡,施工方案中多采用抗滑桩[3]。实际工程中,桩孔就相当于截面较小的深基坑,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基坑是先支护后开挖,而桩孔是先开挖后支护。传统的机械钻孔施工效率高,不太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但是对于矩形抗滑桩,其应用关键是其成孔难,相比圆形桩,其钻孔器具复杂,施工操控难度大。另外,机械成孔一般不设护壁,对于软土地基,不设护壁可能会导致塌孔等诸多问题,而人工挖孔施工效率慢,安全风险高。
  不少学者对此做了研究,周鹏等[4]以重庆市渝中区龙家湾实际工程为例,选取“分步开挖无支护”和“分步开挖即时支护”两种工况点,结果表明,分步开挖及时支护更有利于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赵尚毅等[5]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选取路堑高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整体开挖完后再支护”和“开挖一级支护一级”两种施工方案开挖、支护施工过程中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出后者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的结论。
  在软岩等复杂环境下的地区,旋挖钻配合人工分步开挖桩孔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实际工程案例建模并计算,对开挖过程中桩孔附近地表、桩底土体的变形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工程概况
  以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第LQTJ3-2标段K98+840~K99+080滑坡项目为依托,K98+840~K99+080段滑坡位于耿马县勐简乡勐简村委会芒嘎组附近,高程介于530~560 m,相对高差约20 m,属于构造溶蚀地貌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该填方段原先主要为耕地。滑坡区地貌属构造溶蚀地貌区,该区海拔高程处500~700 m,相对高差50~200 m不等,自然坡角范围为25°~45°,局部坡角达70°,其山势明显受构造控制,山间谷地较空阔,地表主要为黏性土覆盖。
  2 现场工艺流程
  首先利用旋挖钻机的圆形钻头对桩体核心部位进行钻进并挖除核心部位土方,然后对矩形桩体轮廓线土层进行人工削挖,按照矩形桩体轮廓线修整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护壁施工,待混凝土护壁成型后,再次利用旋挖钻机继续钻孔并挖除孔内土方,依次交替进行施工,直至成孔。
  桩孔开挖的施工过程可归纳为:旋挖钻开挖第N节土体(N为开挖步数)→人工削挖多余土体→绑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筑第N节护壁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拆模→开挖下一节。
  3 数值模拟
  3.1 模型尺寸   现以在建的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K98+940断面为典型断面,使用有限元ABAQUS软件建立桩孔分步开挖模型。边坡断面的地质情况见图1,图中阴影部分为桩孔开挖区域,桩孔深28 m,截面尺寸为2.6 m×3.6 m,其中护壁厚度为30 cm。
  3.2 模型材料
  由圖1可知,共有5种材料,地基主要为粉质黏土,桩底持力层为砾石和卵石,靠近山体部分为岩层。各材料参数见表1。
  在Interaction模块中通过设置Model Change中的Deactivated(移除)或Reactivated(重新激活)来实现桩孔开挖与护壁施工,桩孔分步开挖共28步,每次开挖1 m,每一步开挖后消除相应土体的接触单元,每一层护壁施工后,激活相应的护壁与土体的接触单元。
  模型的边界条件参照实际工程中进行设置,在图1中,固定模型有限元区域底部的位移和转角,即限制X、Y与Z方向的移动,模型的前后两侧限制Y方向移动,其余面均为自由态。
  3.3 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ABAQUS软件计算,取该断面桩孔开挖的第10步、18步及28步,来分析这三种情况下的桩孔附近地表的沉降及孔底的变形规律,最后对开挖完成后护壁的变形进行相应分析。
  为了方便表示,护壁方位示意如图2所示。
  3.3.1 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从图3、图4可以看出,开挖第10、18、28步完成后,离桩孔近的区域,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是负值,即沉降。在前期开挖过程中,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出现由负值过渡到正值再缓慢增大的趋势,即地表面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先沉降后鼓起。而在后期的开挖过程中,桩孔地表面的竖向位移均为负值,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即沉降逐渐减小。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大,桩孔地表土体的最大竖向位移也逐渐变大。并且在同一步开挖后,桩孔左侧的竖向位移小于右侧的竖向位移。
  3.3.2 孔底变形。随着桩孔开挖深度的增加,孔底土体受到上覆土层卸荷作用而产生回弹,同时孔外土体向孔内有一定的水平移动,孔底边角处土体受到孔外土体向孔内的挤压作用,最终导致了孔内土体竖直方向产生隆起变形。
  图5是开挖第10、18和28步后孔底的竖向位移关系图,由于位移为正,即孔底土层隆起,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情况下产生的位移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孔底边角处的隆起量最小,孔底中央的隆起量最大。这是因为开挖面以上土体所产生的自重应力被释放,引起孔底土体产生一定的卸荷回弹,孔底隆起呈“反扣锅底”形。并且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这种规律越来越强烈,隆起量的最大值越来越大。第10、18和28步开挖完成后的隆起量的最大峰值出现在与桩孔左壁距离2.70 m处,最大峰值分别为4.10 mm、5.24 mm和6.39 mm,开挖第28步结束后,即开挖完成。
  4 结论
  通过选用旋挖钻配合人工分步开挖桩孔的施工方案,施工效率快,开挖效果好,再使用ABAQUS来分析第10、18及28步的桩孔附近地表的沉降及孔底的变形规律,最后对开挖完成后护壁的变形进行了相应分析,发现以下结论。
  ①在前期开挖过程中,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出现从负值过渡到正值在缓慢增大的趋势,即地表面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先沉降后鼓起。而在后期的开挖过程中,桩孔地表面的竖向位移均为负值,随着距桩孔位移的增大,竖向位移逐渐减小,即沉降逐渐减小。
  ②孔底土层向上隆起,呈“反扣锅底”形,变形规律都是在孔底两角处的隆起量最小,孔底中央的隆起量最大。
  ③孔底土层变形随着开挖步数的增加,这种规律越来越强烈,隆起量的最大值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郑颖人,陈祖煜,王恭先,等.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 刘远兴,雷用,康景文.边坡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恭先,王应先,马会民.滑坡防治100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4] 周鹏,吴曙光,朱博莉.复杂条件下岩质边坡施工过程数值模拟[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3):6-10.
  [5] 赵尚毅,郑颖人,唐树名.路堑边坡施工顺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2003(4):370-374,454.
其他文献
导言:双碳目标下,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未来,已被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写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此外,北京、河北、四川等省市还纷纷出台了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场关于氢能产业的“万亿争夺战”悄然打响。  01 山东  相关政策:《山东省能源发展 “十四五”规划》  发展目标:2025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实现产值规模1 000亿元。  具体路径:健全完善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全产业
摘 要:OLED由于具有高响应速度、高发光效率、强亮度、宽视角、柔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显示领域,然而其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和电源压降会导致OLED出现亮度不均匀现象。本文综述了目前OLED像素电路补偿的两种补偿方式,并分别就这两种补偿方式介绍了三种像素电路的补偿结构。  关键词:OLED;像素电路;补偿  中图分类号:TN873;TN3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介绍了干熄焦环境除尘各中排放指标要求,干熄焦环境除尘烟气来源及组成和达标处理方案,移动床活性炭工艺、固定床活性炭工艺、氧化钙脱硫工艺三种干熄焦脱SO2工艺路线优缺点分析,以及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选择移动床活性炭工艺的原因。  关键词:干熄焦;二氧化硫;工艺路线对比;投资;运行费用;原料与产物  中图分类号:X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时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殊性等显性特征,这与养老产业的服务范围窄、内容单一、对象局限构成矛盾。人工智能技术为改善养老模式、建设智能养老系统产业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结合智能养老的全新内涵,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尝试构建由数据层、技术层、应用层构成的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可提供智能生活照料、智能医疗康复、智能紧急
摘 要:针对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MPPT)问题,本文先对光伏系统进行数据建模,再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对智能算法中的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以及蚁群算法在光伏系统MPPT中的控制方法、过程进行总结。  关键词:MPPT;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模糊控制;蚁群算法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12-04  Applic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技术与日常生活逐渐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农业检测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提高农业领域的管理效率,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针对传统农业领域管理复杂、不能有效监控农业温湿度的问题,本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基于STM32嵌入式设备有效对农产品的生长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采取智能化管理模式,构建智能化农业监控系统,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控及智能化处理。  关
摘 要:通过描述智能电网对枢纽机场的重要意义,综述目前智能电网在枢纽机场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智能变电站、智能巡检、智能全景电网系统、分布式能源接入等在机场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相应分析结论。  关键词:枢纽机场;智能电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4-0088-03  Application and Benefit A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