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化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精细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具有多条烷基长链的多支化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控制方法及其构效关系,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N-甲基二乙醇胺、十六醇和溴代烷烃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多支化长链烷基季铵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SC2、SC3、SC4).产物结构经FTIR和1HNMR进行确证.对其临界表面张力(γCMC)、Krafft点、发泡性、乳化性及耐盐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具有3支长链烷基的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SC3为具有双十六烷基的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SC2与具有4支十六烷基的阳离子聚氨酯表面活性剂SC4的混合物.SC2和SC4的γCMC分别为23.61和30.35 mN/m,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3.0×10–4和2.5×10–4 mol/L,Krafft点分别为23和41℃,产物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良好的乳化、发泡、耐盐性能.
其他文献
凹凸棒石(ATP)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天然黏土矿物,具有比表面积大、阳离子交换容量高、表面官能团丰富等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改性,可以与各种基膜结合形成复合膜.综述了ATP复合分离膜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了其优缺点;总结了ATP添加量对复合膜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介绍了ATP复合分离膜在CO2分离、重金属分离、染料分离、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分离机理.最后展望了ATP复合分离膜面临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提出了国产卧式五轴加工中心平台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实施过程的基础件通用模块化、功能部件接口标准化、功能附件标准化、通用化等设计理念,定义了全平台化系列产品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与总体概念实施相关的具体支撑技术做了详细分解,用于指导全平台产品的开发设计.
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将PDMS引入到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CWPU-SOP)中,制备出PDMS改性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PDMS/CWPU-SOP).采用FTIR、TEM、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PDMS/CWPU-SOP薄膜的水接触角、耐水性、防污性能和机械性能,探讨了其防污机理.结果表明,与CWPU-SOP薄膜相比,当PDMS含量(以除去PDMS、水、丙酮外所有物质的质量计)为8%时,制备的PDMS/CWPU-SOP8薄膜的水接触角由85°升至1
催化氧化技术是实现木质素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将木质素转化为具有高度官能化的芳香醛(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醛、紫丁香醛等).芳香醛是合成染料、香料及药品的重要中间体,具有较大的工业应用价值.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木质素在金属催化氧化、有机催化氧化、电化学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离子液体催化氧化方面制备芳香醛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催化体系下反应过程机理进行了简要阐述.展望了有关木质素催化氧化增值的研究方向,对不同木质素应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催化剂,以便有助于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最后,指出调控金属氧化物的表面氧空位
全新一代WQ系列潜水排污泵,主要用于输送含固形物和长纤维的污水、废水、雨水.以WQ2520-6110-500型号为例,建立三维水力模型,通过网格划分和选定恰当的湍流模型及边界条件,进行叶片泵定常计算过程的CFD分析,并和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分析计算的正确性.
以三聚氰胺、二水合钼酸钠和五水合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g-C3N4/Bi2MoO6前驱体,然后通过共沉淀法将Ag3PO4纳米粒子负载在前驱体上,得到g-C3N4/Bi2MoO6/Ag3PO4复合材料.以盐酸四环素(TC)为目标降解物,分析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通过XRD、FTIR、XPS、SEM、UV-Vis DR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C3N4、Bi2MoO6和Ag3PO4之间形成了异质结结构,促进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在可见光照射下,30 mg g-C3N4/Bi2MoO6
以钛碳化铝、氢氟酸、氟硼酸钠为原料,尿素为氮源,通过简单的溶剂热反应,在高导电性的Ti3C2 MXenes(二维过渡金属碳化钛)纳米片上原位生长氮元素掺杂的TiO2纳米片,合成了二维N-TiO2/Ti3C2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XPS、UV-Vis DRS、PL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N-TiO2/Ti3C2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速率是纯TiO2的6.94倍,在150 min内,RhB降解率达到96.3%.N-TiO2/Ti3C2复合材料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蓖麻油(CO)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COPUA);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为前驱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改性硅溶胶,将其作为无机相与COPUA有机相复合得到了UV固化COPUA/SiO2杂化材料.考察了MEMO与TEOS的物质的量比对改性硅溶胶性能的影响,当MEMO与TEOS物质的量比为1:1时得到性能最佳改性硅溶胶MT-1.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PUA/SiO2杂化材料中MT-1的添加量
为了解决大环共轭类光敏剂存在的聚集诱导猝灭(ACQ)效应与强疏水性,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醚基柔性链合成了一系列水溶性聚卟啉(P-1O、P-3O和P-5O).其中,P-5O具有最优的水溶性、最高的单线态氧产率(单线态氧产率是四羧基苯基卟啉单体的1.95倍);P-5O在不借助外源载体的情况下可自组装形成粒径在100 nm左右的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血清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冻干稳定性以及时间稳定性.对P-5O纳米粒进行了体外光暗毒性表征,结果表明,P-5O纳米粒在肿瘤细胞(Hep1-6)以及正常细
以六水合硝酸钴、六水合硝酸镍、尿素和氟化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镍网上原位构筑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CoNi-LDH@NF),然后采用快速界面法在硝酸钠和六水合氯化铁的100℃溶液中对其进行刻蚀制备了FeOOH@CoNi-LDH@NF.利用XRD、SEM、XPS和TEM对FeOOH@CoNi-LDH@NF进行了形貌表征和物相分析,并在1 mol/L KOH电解液中进行了电催化析氧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明显的粗糙纳米棒结构极大地增多了FeOOH@CoNi-LDH@NF的有效活性位点数,提升了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