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对中国小陆块海相盆地演化特点及其控藏效应的启示

来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023144553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相古地理重建对认识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背景这一先决条件对新发现的安岳巨型气田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启示,本文综合油气勘探的地震、钻井资料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地质调查成果,重建了寒武纪两个构造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分析了寒武系生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早寒武世早期,伸展背景形成了破碎型克拉通盆地,近南北向的深水槽切割了上扬子克拉通,充填了丰富的富有机质沉积物,成为深层巨型生烃灶;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上扬子板块转变为准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性质转换为陆表海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建造以发育潮坪楔及伴生的膏盐为特征,陆表海潮汐作用和古隆起控制了储层宏观分布;构造活跃期的裂陷沉积之上叠加以准稳定期的克拉通内坳陷沉积,形成了类似裂陷盆地的由裂谷层序和后裂谷层序组成的剖面形态像牛头的牛头型沉积建造结构;与大板块若即若离的亲缘过程中,构造活跃期和构造准稳定期交替叠合的盆地古地理特点是我国前晚三叠世小陆块离散演化阶段的一大特色,在沉积建造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是克拉通油气勘探的两大重要领域.
其他文献
基于Mindlin应力解提出分层开挖条件下深大基坑底部土体卸荷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并在分层总和法计算回弹变形时考虑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回弹模量与附加应力的非线性关系.计算
高速岩质滑坡滑面摩擦特性是其运动机制的重要方面,目前尚未研究透彻.以四川省峨眉山市的王山-抓口寺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视频监控,获取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
针对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围岩稳定问题,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数值仿真软件3DEC,研究开挖卸荷作用对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影响;引入微震监测技术,对洞室围岩内部微破裂演化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岩石由连续向非连续转化,降低网格依赖性,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内部开裂方法.模型被离散成精度较高的
使用滑动测微技术进行桩身内力测试,测管安装时的防渗处理是该技术实现高质量测试的关键,已有处理措施鲜有其防渗效果的定量研究.研发了一套滑动测微管抗渗能力测试装置,对3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系指出生体重低于同孕龄同性别胎儿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第10百分位数,或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是围产期的重要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