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视域下《一粒麦种》中穆苟的身份认同

来源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dl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古吉·瓦·提安哥出身于英国殖民统治下的肯尼亚农村,他创作了多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色彩的作品,这些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一粒麦种》就是其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主人公穆苟在殖民主义统治之下对自我的追寻和对民族的认同,对我们探索自我与民族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翻译与创意结合而催生创译.伴随经济全球化,品牌创译的需求激增.品牌创译指向营销传播,力图寻找到交际目标与交际对象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品牌创译遵循营销交际、功能等效、文化凸显、多模态审美等四项原则,可能的策略包括:谐音+文化补建、凸显隐含语义、零处理、图文协同等.基于浙西调研,以理解原文-阐释内涵-重构译语-翻译润色为路径,尝试对浙西四项初创企业品牌进行创译实践,为企业营销提供文本参考,也为同类翻译研究提供借鉴和商榷.
对于消费扶贫来说,消费是前提扶贫是目的.然而依靠政府行政力量主导的消费扶贫模式下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标顾客自发性消费意识不强.通过分析现有消费扶贫供给侧的不足,进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倒逼扶贫产品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激发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热情,改变现有依靠行政力量的责任型消费向依靠市场需求的自发性消费的转变.由此来助推我国消费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在百年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历程中,安徒生童话既沉潜为许多中国人的童年印记,又被套上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外衣”.家喻户晓的背后,到底还留存几分真实?论文通过对安徒生的童话、小说、传记及其所处时代、地域、文学思潮等的研究,爬梳百年安徒生童话的中国接受历史及其与文化语境的关联,聚焦安徒生童话的百年中国阐释存在的诸如误读(曲解)、改写等问题,继而探究安徒生童话合理、有效的阐释路径,进而为异质文化的传播提供参照、借鉴和启示.
世纪之交,在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学者的努力下,西方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得以陆续传入国内.其中,“口头传统”因其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术研究潜力成为彼时学界讨论的热词,相关研究对解答“口头”与“书写”、“文本”与“语境”等事关学科独立性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民族文学研究》作为国内口头传统研究的重要刊物,见证着口头传统研究的理论译介与推广的进程.从1983年至2020年,该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共计158篇.以此为中心,运用量化统计的方法进行全观视阈下的学术期刊史探究,不仅有利于把握口头传统发展的基本轮廓,突出其
小引rn严家炎先生的全集出版了,这不论对严先生本人还是我们这个学科,都是值得庆贺的事.盖自1960年代初进入现代文学研究、介入当代文学批评,直至新世纪的今天,严先生在学术和批评上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一个甲子,这是多么的不易,又是何等的光荣!六十年来,不论在逆境里还是在顺境中,严先生都不忘学术和批评,一直坚持独立思考、努力衡文著史,成为新中国文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成为现代文学学科的代表性学人和主要领导者,其丰富而独特的学术经历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其卓越的学术贡献也几乎无出其右者.也因此“劳苦功高、德高望重”这
期刊
“东北作家”作为一个群体出现,是以左翼文艺界在1936年“九一八”五周年推出的作品集为历史契机的,传达了以“国防文学”为口号的革命文艺转向信号.但这个群体的出现并非“国防文学”单纯建构的结果,而是因其“土地与人”的草根关怀和对“东北”的多样表达而被选中的.左翼文艺界因“民族”与“阶级”立场的不同强调引发了“两个口号”论争,而“东北”作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先声,于无形中却将“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勾连起来,体现了这两种立场在左翼革命文艺中矛盾统一的共存状态.
作为近期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凡尔赛文学”有着独特的话语模式与传播机制.“凡尔赛文学”的产生,不仅与网络文化的传播特性相关,也证明某种语言现象与大众文化心理的贴近,是其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前提.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明晰“凡尔赛文学”的传播特点,辩证地看待这一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并从价值实现层面分析其传播效果,对于分析某种特殊传播现象,将会产生良好的借鉴作用.
《新潮》同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哲学”的基本认知,同时又继续推进讨论.首先,通过“哲学”划归文理科的讨论,指出哲学是“一切学术汇通的总积”,把西方近代哲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其次,在哲学“新人”与“新民”作用的辩证思考中,逐渐把其哲学关注的焦点集中到面向每一个个体的实际人生上.由此,《新潮》同人把詹姆士的Pragmatism(《实用主义》)一书作为基本的知识资源,更关注实用主义哲学的“效果论”面向,把社会人生作为其“实际主义”哲学的标的.《新潮》同人的“哲学”关切背后,乃是具有五四学生一代特色的
朱筠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底至安徽赴任,乾隆三十八年(1773)九月降级回京,在任不足两年.因学问尚优,命在四库馆行走.朱筠在任职安徽学政的近两年里,主持安徽各地科举考试,搜集校勘与刊刻书籍,教育徽士,培养后进,旌表孝烈,祭祀先贤,为安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近代中国文学学科形成的历程中,癸卯学制作为清季第一部实际施行的学校规章,规定了“中国文学”一科的宗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然而,长期以来相关研究几乎都是依据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颁行的奏定本;关于学制章程修订的具体过程,一直缺乏有力的实证材料.最近新出的吉林图书馆藏“清内府档案”各学堂章程稿本,为厘清这些问题提供了初步线索.对照各稿本和最终颁布的奏定本,“文学史”的名目和内容逐渐隐去,中国传统的集部之学和文章辨体之学却得到刻意的凸显.“中国文学”一科不再限于单纯的语文学科,而是被托付了传承国族文明、存续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