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12327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央财重点支持专业。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应用于教学中。本文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根据教学方法效果的测试和各方面的反馈,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 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7-01
  一、课程改革思路
  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以“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采用“教、学、练、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将真实案例引入教学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技能。
  二、教学内容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研究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的职业岗位标准,结合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照顾该课程的前继课程和后續课程,统筹设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授课内容以网页编辑软件Dreamweaver为主,相应的学习Photoshop和Flash软件的知识。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主要用于处理图像,Flash矢量动画软件主要用于制作网页中的动画素材,这样可以使网页图文并茂,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Dreamweaver软件主要完成页面元素的排版编辑。根据以上原则,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①熟练掌握常用软件:PS、DW、Flash等。②熟悉静态网站制作的一般基本流程。③掌握URL、HTML、DIV、CSS、JS等基本概念。④熟练掌握网页中各元素的组成及设计。⑤熟练掌握从设计效果图到网站制作的方法,技巧,原则,步骤。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动态网站制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动态网站的制作,如何配置服务器,如何连接数据库,如何对网页中信息进行增、删、改、查,从而制作出性能更高的网站。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2+2”授课模式,在多媒体教室上2学时的理论课,然后去机房实践2学时。理论授课时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听课的热情不高,也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去机房实践时,学生经常会遗忘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需要老师重复讲解课堂上所学内容,这样造成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地点用一体化教室代替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机房安装投影仪,在电脑上安装凌波教学软件,学生每人操作一台学生机,教师使用一台教师机。
  “一体化”是指采用“教、学、练、做、评”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合一,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按照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通过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任务等学习环节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项目布置:教师分发实训指导书,提供实训素材。学生课外进行简单的预习。
  (2)任务导入:首先说明本单元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然后通过案例的展示效果,让学生明确将要完成的项目与任务。
  (3)讲解示范:包括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教师首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应用原理。然后对案例的制作方法、操作步骤等进行示范演示。
  (4)模仿操作:学生在一体化教室中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模仿操作,同时教师进行示范及指导。小组同学之间要相互学习指正,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从而掌握项目中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5)学以致用:学生通过练习理解并领会了某一项的专业技能后,独立或分组完成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通过教师、自我及他人评价,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拓展思路并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促进课程改革。可以把开发网站的一个栏目作为项目,比如重新开发一学校或公司网站,从网页设计实际流程出发,让学生分组完成网站的前期策划、设计、制作、测试和发布,进而完成整个项目。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相关技术,培养独立开发及制作网站的能力。由于课程采用项目模块任务化教学,将项目分解成相应的模块,每个模块通过若干子任务来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从而主动去探索、学习,在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组成工作小组并设立组长,教师充当部门项目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做好工作记录,结束后填写工作情况报告(实训任务总结报告),使学生在学校就体会网页设计与制作岗位的工作情境。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像其他理论课程一样采取传统的笔试方式进行考核。如果采用单纯的上机考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无法完成网站的制作,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应把考核的重点放在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上。
  该课程的考核可以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表现(10%),每次项目作业(20%),最后作品(70%),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与实践情况。最后作品主要从网页配色、界面设计、网站的链接结构、网站内容的完整性、网站技术的运用以及网站运行是否稳定等方面来综合评定。最后的作品评定以答辩展示的形式,由每个学生阐述对该项目的想法、制作心得以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教师给予评定和答疑,同时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评分。通过考核,授课教师对教学效果有了总体了解,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更大程度提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胡广平,周华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2]曹晓丽,孙玉敏.《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教学设计】.
  [3]倪兴旺.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
  [4]陈凤芹.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l).
  [5]邹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及实践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2(10).
  作者简介:
  任翠池, 生于1981年7月,女,汉族,山东济宁,讲师,硕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图形图像方面的研究。
  姜晗,生于1980年,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网络设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