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员躲记者看吏治之弊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变迁常伴有怪象丛生,比如地方官员和新闻记者,原本应是我们这个革命和建设大家庭里相互督促、和睦相处的兄弟,不料而今却像一对乌眼鸡,你见不得我,我更见不得你。
  有些地方官,闻说记者来,如听瘟神到,避之唯恐不及,一副好好歹歹不愿招惹他们的态度。有时,高挂的“免见牌”仍未挡住对方的“神兵天降”,“避”字诀失灵,官员们急忙换成“磨”字招,辣酒香菜、温汤软语一番周旋,你来添花也好、挑刺也罢,这边厢统统不需要。对地方官,尤其是县市区的官员以及企业老总这种“类官员”来说,“摆平”记者的标志有两个:或者“拒敌于国门之外”,躲、藏、撵、打,让你只字难发;或者拣一些名气大、能量强的“大记”“名记”百般交好,使“英雄入我彀中”,朋友从此做,上天不言事,记者曾经“天下道义”般的豪情遂随风飘散了。
  而作为记者一方,也有历练后的不断提高和成长。先是怀了弘扬主旋律的好意去基层总结成绩、发现典型、传播先进,岂知竟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连地方官的面都见不到,不仅感觉十分不爽,而且投入产出率极低。以后再到下边采访时,记者便存了专找阴暗面的心,狐伏蛇行,装神扮鬼,将诸如卧底、偷拍、监听、暗访等武艺一一使出。试想,偌大的县域和企业,生产和生活又都没有超脱凡尘,没有毛病和问题那才叫怪。而这回的官员呢,自是仍在躲,可一旦把柄落入对方之手,己方再无处躲时,双方则不但有了前述的觥筹交错,还可能会有了新的“不打不相识”的故事发生,此后,官媒联姻、商媒合作便一发不可收了。
  “防火防盗防记者”决不只是民间流行的笑谈,这样尖刻的论断在真实反映社会现象的同时,也是对我国转型期体制失衡和规范失度状况的深刻嘲讽。不同于西方媒体的“第四权力”,我国新闻媒体是社会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是以国家主人翁和社会建设者的身份行使其职责,因此不论是引导舆论还是监督时弊都是在完成社会交给的工作;而作为政治人物的地方官员,其言语行止自然应该被民众了解,他们的“公众角色”决定了其“隐私领地”的有限性,故他们的形象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当是其应尽的义务。由此而知,越来越为不少地方官员所习惯的针对媒体记者的对立,本质上是一种针对社会民众的隔离和敌对——媒体队伍中良莠不齐的现状无法反证反媒体行为的正确性。
  更深一层分析,地方官员有恃无恐躲避媒体的做法,与吏治问题紧密相联。“吏治平,黄河清”,古来朝代兴亡无不与吏治有关。尽管我们在干部管理和任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不可否认改进仍然不够。目前地方官员与新闻媒体间出现的这种非正常关系,至少可以折射出有关吏治的3个问题。
  其一,有的地方官认为“媒体多宣传,未必能升迁;好事报多了,上级可能恼”。这些人满腔抱负,并且工作中也确实席不暇暖、食不甘味,几年下来,政绩不俗,经验颇丰,按理说媒体大张旗鼓一通宣传,名播遐迩,下一步升职提拔就水到渠成了。然而结果却往往让他们失望。更有甚者,新闻报道多了,弄不好就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反面典型,求名却为名所累,何如默处得平安?当此下,媒体的正面宣传岂不类同聒噪,不躲你没道理。
  其二,不少基层官员“屁股下有屎”,属于恐龙网友的“见光死”。媒体表扬我不敢要,因为一登报、上电视准有知情者举报;而记者来核实情况、揭露问题,那更不能轻易见面了。这些官员的普遍心理是:你来挖墓我去灭火。与其同小记者纠缠,不如去找管记者的人“活动”,最终让你发不成稿,我的官位就可保。
  其三,在基层,“陪”是为官第一功。顶头的、管事的、有用的、惹不起的……八方神圣迎来送往,三餐两酒无日无之,一顿饭吃三四处地方、陪三四拨来宾实属寻常。在官员的“陪吃次序表”上,记者,尤其是不相识的记者,其重要性就逊一等了,冷落之、回避之十有七八。
  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重视新闻舆论对吏治的推动作用,就应该鼓励各级官员勇于接受和面对媒体,这也是衡量官员政治素质和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上,那些善于利用媒体为自己工作造势的官员,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沃吕韦·圣兰伯区,聚集着许多互联网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每天早上,几百名顾客会聚集在两栋总和1500平方米,包含五间餐馆和九个书区的建筑中,享用黄油面包、酸奶和鲜榨果汁。到了中午,这里则是周围公司的高级食堂,菲力牛排、奶酪香蒜烤鲷鱼、鹰嘴豆泥蒸胡瓜、素食汉堡等应有尽有,主菜和甜点每周都会推出新品,菜单每年全盘更新。  但是,这家店管自己叫“书店”。而且,它也确实在2012年,被美国
前不久,王女士在武昌的一家美容院接受了一项名为“能量淋巴排毒”的按摩。后来她得知,所谓的“能量淋巴排毒”根本不可能排毒养颜,她感到被结结实实地“忽悠”了一回。  “快排毒吧,人体处于内毒和外毒的包围中!”排毒养生、排毒养颜、淋巴排毒、穴位排毒的广告五花八门。排毒,到底是美容健体的灵丹妙药,还是商家为了经济利益炮制的美丽谎言?    排毒——都市人的新宠    42岁的王某是公司老总,因工作繁忙感到
“瘿瓜瓜,一代发、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这是一首流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碘缺乏症病区的民谣。而“瘿瓜瓜”就是因缺碘而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据了解,在我国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每年还有大约200万儿童出生在食用土盐的家庭里;我国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亿多;专家估计,在1017万个智力残疾患儿中,80%都归因于碘缺乏……  然而,在无数人因病痛受折磨时,一些盐贩子却向这些缺碘
墨子是墨子,飞天是飞天,这两件事怎么搅在一起了?  没错,他们确实搅在一起了。2016年8月16号,中国的量子通信卫星,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称:“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它将在太空向地面发送不可破解的密码,建立最安全保密的量子通信,并将对微观量子世界最离奇诡异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  最近,中国
5月23日,青岛女律师张灵在家中惨遭勒脖,窒息身亡。  警方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张灵15岁的女儿瑶瑶。  那天,正是母亲张灵开庭的日子,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律师,离异多年,为人要强,独自带着瑶瑶在青岛生活。  张灵对瑶瑶从小就要求严格,同事曾劝她“孩子都考前三四名了,已经很好了。”  就在两个月前,张灵一首《致女儿》的诗发表在学校公众号上,诗里写到“女儿,看着我,别给我你的背影,让我忧伤的心,又变成,
得知我要去采访王晶时,朋友圈曾有人打趣:“那个拍三级片的胖子?”  除了与色情电影挂钩,王晶最普世的认知關键词还有:屎尿屁、烂片、低俗。以至于人们看到2017年的《追龙》之质感与节奏时,瞠目结舌,用一句“认真起来的王晶真可怕”,来做总结陈词。这似乎是一句夸奖,又带有一种睥睨式的评判:以前的王晶都不认真、不严肃、不靠谱。  当王晶听到我转述“认真起来的王晶真可怕”这句评价时,面色平静,气定神闲。“有
“您着什么急啊?这车不长眼。要是伤着您,那您什么事也办不成了不是?”  ——早上人流和车流比着赶时间,这可忙坏了京城的那些交通协管员。而就有一些人好像天生色盲。找了车流的缝隙想钻过去,好在这些协管员的脾气让这些人给磨炼出来了。  “买《京华时报》。送早餐饮料啦!”  ——早上7点15分,大望桥下的报摊老板如此吆喝。果然有人拿了一份报纸,然后老板从旁边纸箱里送上了一瓶没有看清牌子的饮料。商家的生意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1.3亿-1.5亿丙肝患者,其中超过1000万患者是中国人。与“家喻户晓”的甲肝和乙肝相比,这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默默无闻”,认知率、诊断率和治疗率都很低。患者被感染后将有15%~30%的人转为肝硬化,严重者则转为肝癌,中间的时间大多是20年。因此,丙肝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但是这个千万级庞大群体治疗诉求的背后却隐藏着我国一直
作为西瓜爱好者,每到下班,从家附近的水果店带个瓜回家是何渝的习惯。但她今年明显感觉到,“西瓜贵了。”  7月,她下班照常骑着电动车去买瓜,发现今年一直买的美都西瓜,突然就从2.6元/斤涨到了3.2元/斤。“一个瓜重量15斤往上,算下来总价要50-70元”。  到了8月,她发现西瓜的价格还在上扬,很快就从3.2元/斤涨到了3.4元,然后是3.6元。何渝想带个西瓜去看望父母,“已经3.99元/斤了。”
在豫章书院,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  谁如果举报有功,会得到干部名额,成为“学长”,或者缩短在内接受教育的天数。  举报的范围包括:周围同学的违纪行为,同学之间的团体等。  匿名的状况下,大家相互揣测,相互怀疑。  协同采写_赵靖 戴雅婷    程昊已经三天没睡觉了,家被他彻底翻了几个遍,再一一徒劳般地复原。  他努力保持清醒,害怕自己一闭眼,又回到网戒中心的“小黑屋”。  随家人出门,程昊必须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