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一带一路”必然是时代发展的焦点,今后,其一定是中国贸易发展的重点关注。从上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江苏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将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确保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因地制宜,差异化定制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65个沿线国家,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因素都是不尽相同的,正如以上的实证结果分析,对不同的国家投资不同的产业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投资效应。因此,在实施战略时,调整对外投资的领域,实施具有差异性的战略。
在东南亚区域,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争取在亚太合作中占主导地位;在西亚北非地区,加强开发其油气资源,深化双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发挥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在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优势的中东欧地区,加强如航天航空、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合作。
2.加强“五通”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
“一帶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对其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因此,完善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极其重要。五通建设即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发展程度不均衡,整体有较大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注意关键环节的建设,拓展新的交通运输通道,铁路运输、海路运输等交通基础设施都有待完善。
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对双方发展合作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点。对于已有的沿线国家自贸区建设,不断加强自贸区建设的巩固与创新,对于其他未开展自贸区建设的国家地区,加快建设保税区来促进贸易的有效推进。在海关政策与通关手续方面消除烦琐手续带来的重复工作、资金、时间的消耗,可充分利用两国存在的人力物资源。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应对投资风险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潜在的危险埋伏在企业对其直接投资时。对沿线国家投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是完成项目投资的前提。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是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支撑点。签订合同之前,加强对经营风险的评估,签订合同时,谨慎阅读各个条款,并且严格履行合同。企业应加强应对投资风险的能力,与合作国政策沟通,共同做好风险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准确选择投资项目,并获得可观收益。
2.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自身实力是在海外投资时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经济全球化与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企业需要制定战略性的计划,拥有特有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国际市场逐渐壮大,自主创新品牌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对技术方面的支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拥有核心技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本文系基金项目:此研究得到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中资企业出口信用风险规避及转移策略研究》(18GLD001)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理工学院 商学院)
参考文献:
[1]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47( 3) : 321-335.
[2]Vernon 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190-207
[3]Adler M. & Stven G. The Trade Effects of Direct Investment[J]. Joural of Finance, 1974,29(2):655-676
[4]Belderbos R,Sleuwaen L.Tariff Jumping OFDI and Export Substitution:Japanese Electronics Firms in Europe[J].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8, 16(5):601-638.
[5]Kojima K.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Japnese Model versus American Model[M].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1978:8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