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68-01
输卵管结扎是已婚育龄妇女生育2孩后要求长期避孕,或因某种疾病(如严重心脏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等)不宜生育而采用的绝育方法。但一些已行输卵管结扎的妇女由于子女夭折希望再次生育、能够自然受孕时则需要通过输卵管吻合术来实现恢复生育能力。这就使得输卵管吻合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因为输卵管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输卵管结扎部位直接影响着输卵管吻合的效果。
输卵管由间质部、狭部、壶腹部、伞部四部分组成。通常结扎部位选择在狭部进行,因其管腔细,血管少,结扎后自然再通率低。但由于输卵管自身结构变异,或盆腔炎性粘连以及施行结扎的手术者个人技术等原因,使得输卵管的结扎部位选择在了间质部、壶腹部,甚至伞端。这就给日后的输卵管吻合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对102例小切口输卵管结扎后行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输卵管结扎术后因子女夭折要求输卵管复通者102例。平均年龄35岁(26-44岁),绝育手术时间为1到18年,绝育方法为小切口输卵管抽芯包埋法。结扎部位于间质部8人,狭部69人,壶腹部20人,伞端5人。吻合术前夫妻双方健康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手术于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应用硬膜外麻醉,常规行纵切口约6厘米,进入腹腔,探查子宫及附件无粘连,如有轻度粘连予以分离,查看卵巢大小及质地,输卵管形态、长度,确定输卵管结扎部位和术式。提出输卵管,在原结扎部浆膜下注入生理盐水,使输卵管浆膜与管芯分离,纵形切开浆膜层,分离切除结扎瘢痕,修剪齐两输卵管管芯断端,用麻醉导管由伞端抽入连接两断端至宫角处作为支架,使两断端对合,直视下用6/0无损伤缝合线间断缝合输卵管管芯肌层3、6、9、12点各1针。抽出麻醉导管,由伞端注入生理盐水查吻合处有无渗漏,视情况加固1-2针。间断缝合浆膜层后由伞端注入庆大霉素与糜蛋白霉混合液防吻合处粘连放回腹腔。生理盐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冲洗腹腔后关腹。术后予抗炎对症治疗1周,于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行输卵管通液术。术后1-3月每月月经净后3-7天返站行输卵管通液一次。
1.3 输卵管通畅判断标准
术后行输卵管通液术用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缓慢推注入子宫腔,无阻力、液体无外溢为通畅;注入10ml感阻力大,液体外溢少,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若注入5-8ml即有阻力则提示输卵管不通。
2、结果
1例因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粘连严重未行吻合,101例行吻合成功。术后行通液术有23例为通而不畅,其中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5例,狭部18例;5例为输卵管不通,其中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1例,狭部的4例。其余74例为通畅。可见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成功率为75%;结扎部位于狭部的吻合成功率为94%;结扎部位于壶腹部的吻中成功率为100%,结扎部位于伞部的吻合成功率为100%,
术中体会: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最困难,因支架不能固定,且血管丰富易出血。结扎部位于壶腹部的吻合最容易,因其管腔较粗,出血也较少、易控制,但也存在修剪后两断端粗细不一致使吻合较困难。而狭部则因管腔较细,直视下吻合稍困难,但两断端管腔大小相当对合较好;伞部因两断端粗细不一致也不易吻合,且血供丰富易出血。
术后随访至2013年2月,复孕93例,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4例(其中宫外孕1例,为术后6个月时发生),位于狭部的67例,位于壶腹部的20例,位于伞部的4例。可见吻合成功后再孕率为:结扎部位于间质部为66%,位于狭部为98%,位于壶腹部为100%,位于伞部为80%。
3、讨论
以上结果可见,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较困难,再通及再孕率均较低,而结扎部位于狹部及壶腹部的吻合较易,再通及再孕率均较高[J]。当然我们的病例还太少,特别是结扎部位于间质部及伞端的更少,这对于判断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受术者的个人体质,手术医师的水平差异等原因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手术结果。但以上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1、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尽量选择狭部及壶腹部;2、术前检查仔细,术中操作精确,术后治疗及时。
参考文献:
[1] 付长贤:输卵管峡部结扎术后行复通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12-11
输卵管结扎是已婚育龄妇女生育2孩后要求长期避孕,或因某种疾病(如严重心脏病、严重遗传性疾病等)不宜生育而采用的绝育方法。但一些已行输卵管结扎的妇女由于子女夭折希望再次生育、能够自然受孕时则需要通过输卵管吻合术来实现恢复生育能力。这就使得输卵管吻合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因为输卵管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输卵管结扎部位直接影响着输卵管吻合的效果。
输卵管由间质部、狭部、壶腹部、伞部四部分组成。通常结扎部位选择在狭部进行,因其管腔细,血管少,结扎后自然再通率低。但由于输卵管自身结构变异,或盆腔炎性粘连以及施行结扎的手术者个人技术等原因,使得输卵管的结扎部位选择在了间质部、壶腹部,甚至伞端。这就给日后的输卵管吻合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对102例小切口输卵管结扎后行输卵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站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输卵管结扎术后因子女夭折要求输卵管复通者102例。平均年龄35岁(26-44岁),绝育手术时间为1到18年,绝育方法为小切口输卵管抽芯包埋法。结扎部位于间质部8人,狭部69人,壶腹部20人,伞端5人。吻合术前夫妻双方健康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
1.2 方法
手术于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应用硬膜外麻醉,常规行纵切口约6厘米,进入腹腔,探查子宫及附件无粘连,如有轻度粘连予以分离,查看卵巢大小及质地,输卵管形态、长度,确定输卵管结扎部位和术式。提出输卵管,在原结扎部浆膜下注入生理盐水,使输卵管浆膜与管芯分离,纵形切开浆膜层,分离切除结扎瘢痕,修剪齐两输卵管管芯断端,用麻醉导管由伞端抽入连接两断端至宫角处作为支架,使两断端对合,直视下用6/0无损伤缝合线间断缝合输卵管管芯肌层3、6、9、12点各1针。抽出麻醉导管,由伞端注入生理盐水查吻合处有无渗漏,视情况加固1-2针。间断缝合浆膜层后由伞端注入庆大霉素与糜蛋白霉混合液防吻合处粘连放回腹腔。生理盐水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冲洗腹腔后关腹。术后予抗炎对症治疗1周,于术后第3天及第7天行输卵管通液术。术后1-3月每月月经净后3-7天返站行输卵管通液一次。
1.3 输卵管通畅判断标准
术后行输卵管通液术用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缓慢推注入子宫腔,无阻力、液体无外溢为通畅;注入10ml感阻力大,液体外溢少,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若注入5-8ml即有阻力则提示输卵管不通。
2、结果
1例因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粘连严重未行吻合,101例行吻合成功。术后行通液术有23例为通而不畅,其中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5例,狭部18例;5例为输卵管不通,其中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1例,狭部的4例。其余74例为通畅。可见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成功率为75%;结扎部位于狭部的吻合成功率为94%;结扎部位于壶腹部的吻中成功率为100%,结扎部位于伞部的吻合成功率为100%,
术中体会: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最困难,因支架不能固定,且血管丰富易出血。结扎部位于壶腹部的吻合最容易,因其管腔较粗,出血也较少、易控制,但也存在修剪后两断端粗细不一致使吻合较困难。而狭部则因管腔较细,直视下吻合稍困难,但两断端管腔大小相当对合较好;伞部因两断端粗细不一致也不易吻合,且血供丰富易出血。
术后随访至2013年2月,复孕93例,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4例(其中宫外孕1例,为术后6个月时发生),位于狭部的67例,位于壶腹部的20例,位于伞部的4例。可见吻合成功后再孕率为:结扎部位于间质部为66%,位于狭部为98%,位于壶腹部为100%,位于伞部为80%。
3、讨论
以上结果可见,结扎部位于间质部的吻合较困难,再通及再孕率均较低,而结扎部位于狹部及壶腹部的吻合较易,再通及再孕率均较高[J]。当然我们的病例还太少,特别是结扎部位于间质部及伞端的更少,这对于判断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因为受术者的个人体质,手术医师的水平差异等原因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手术结果。但以上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1、在行输卵管结扎术时尽量选择狭部及壶腹部;2、术前检查仔细,术中操作精确,术后治疗及时。
参考文献:
[1] 付长贤:输卵管峡部结扎术后行复通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