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仿古”的经典造型和人文气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关键词  紫砂壶;仿古;经典造型;人文气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一些群众参与度很高的,诸如书法、绘画等等,而紫砂作为一种已经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技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作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我们生活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人文雅器,用来冲泡茶叶是最为合适不过了。江南水乡宜兴作为紫砂的唯一产地,地理位置是其中的关键元素,正是在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水域的相接地带,丰富的紫砂原料蕴藏其中,让宜兴的紫砂艺人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的技巧,演绎出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形式。但是,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西施壶”、“石瓢壶”、“仿古壶”是最能够代表“简约而不简单”的论断,相较于圆鼓鼓的“西施壶”和架子笔挺的“石瓢壶”,“仿古壶”好像给人的感觉没有那么突出,但是若要说最为实用、耐看的器型,那么“仿古壶”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1  紫砂壶“仿古”的经典造型
   紫砂作品“仿古壶”(见图1)是延续了“大亨仿古壶”的经典器型,开口非常的大,特别实用。说到“仿古壶”,必须要提起它的首创者——清代著名的紫砂巨匠邵大亨,现在许多的光素器都是以大亨命名,由此可见他的历史地位,就连紫砂泰斗顾景舟也是推崇再三。如今的紫砂艺人肯定要临摹和学习邵大亨的经典作品,才能够在未来更好地进行个人创作。这件紫砂壶壶身看起来简约、流畅的线条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但是其中的关键在于腹部的技巧,需要扁而不塌、张力十足;壶底微微收拢,端庄稳重;壶嘴微微上扬,出水干净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带钩,端握舒适,一张一弛之间把那种气定神闲的从容展示出来;壶盖压合壶口,子母线翻卷,气密性良好;在顶端则是一颗扁圆的壶钮装饰,和壶身同出一辙,和谐自然。俗话说“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仿古壶”最为根本的地方就在于其气韵的表现,根据题材的来源,“仿古壶”既要给人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气势,还要把国人含蓄内敛、低调朴实的性格特征凸显出来,特别考验作者的技艺功底。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正是原汁原味地把经典延续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紫砂技艺本来的质朴之美和光素之美打动壶友,让紫砂艺术回归到原原本本的艺术审美,希望传统器型能够在广大的壶友之中更加普及开来,以实用性为基础,以传统技艺为根本,让我们在清新淡雅的喝茶品茗之中,能够感受到简单的快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2  紫砂壶“仿古”的人文气韵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艺术的创作题材也是生活实践之中的抽象演绎。看起来简单的“仿古壶”,其来源和创作灵感却是旌旗猎猎、战鼓隆隆的“鼓”,具有鼓舞士气、助兴奋进的作用。许多的文人雅士其实特别向往疆场的号角连天,我们非常熟悉的北宋词人辛弃疾就有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也有着一套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茶道,其中就有“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这样的军事术语,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沙场之上建功立业的向往。同样在紫砂的艺术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对于“仿古壶”这样的经典款式不断地推广和完善,使其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成为了紫砂光素器的代表之作,也是我们广大壶友的入门之选,其实“大巧不工,重剑无锋”,最顶级的紫砂器也是诸如“仿古壶”一类的传统光素器,这件紫砂作品“仿古壶”就是本着这样的理念,希望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能够永远地传承下去,于是在多年的学艺经历之中,执着于传统经典光素器的临摹和研究,希望能够和古人心心相通、意念相容,体会到艺人们在创作之中的灵感和匠心独运,把其中的真谛注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体会和品味到蕴含其中的人文气韵。
  3  结  语
   在紫砂的故里宜兴,有着“教授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在历史上,這里就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在丰厚的物质文化的支撑之下,艺术之风盛行,人文教育普及,所以在紫砂的创作和装饰之中也是一件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当我们在今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中逐渐迷失自我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寻觅片刻的宁静和淡定,茶禅一味的茶文化和紫砂艺术就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使我们不忘初心,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之中砥砺前行。
  参 考 文 献
  [1]吴敏.浅谈紫砂“仿古如意壶”的历史及文化传承[J].佛山陶瓷,2015(8):66.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拥有着7 000多年的制陶史,紫砂正是在这悠久的历史之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千百年的时光足以变幻沧海桑田,但是蕴藏于大地之下的紫砂泥料亘古不变,紫砂艺人们用聪慧的头脑和巧夺天工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时而昂扬、时而婉约的紫砂之歌,在今天的新时代之下更加的动听和悦耳,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到紫砂艺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常乐壶”,作者把紫砂良好的实用性和可塑性利用起来,首先是一件可以
摘 要 宜兴紫砂匠人聪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赋予了紫砂艺术新的生命和灵魂,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罗万象的情感寄托,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无穷的魅力。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龙凤和鸣”,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和谐,宛如龙凤在一起歌唱,正如紫砂艺术和我们生活之融洽,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理念支撑之下,这件作品除了外观比较的大气磅礴之外,实用性也非常的好,可以满足我们茶座之上的冲
摘 要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紫砂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分支,虽只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在历代工匠艺人和文人雅士的不断突破创新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以紫砂壶“簋”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历史文化。  关键词 紫砂壶;簋;造型设计;历史文化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任何一种艺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从而打上时代
摘 要 紫砂艺术在陶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而“曼生壶”则代表了紫砂艺术的高度。“曼生壶”有高度、有自然、有生活,所以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追捧、喜爱,“曼生壶”在工艺美术的范畴里是一个艺术量级的存在。  关键词 文人紫砂;壶型设计;曼生壶;文化素养   人类的陶瓷史贯穿着人类的文明史,它承载了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个体性的审美和艺术技巧,是人类利用自然、取于自然又融于自然,对人类生活改变的一
摘 要 紫砂的素壶成品不施刻绘可以独立存在,有很多都是非常经典的、优美的艺术品。而我们有些时候不能忽视“陶刻”所能够给紫砂带来的一种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加分,将制壶技艺和陶刻技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上升到更高的高度,这应该是当代紫砂人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紫砂壶;造型美感;陶刻;典故;文化内涵   以数千年的中国陶瓷史作为积淀,紫砂艺术虽然仅有几百年的历史,却因为善于提炼、融汇整个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