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试图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精心编写的“研学案”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能力。实践重点放在如何编写“研学案”;如何运用“研学案”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达到质的提升。
【关键字】信息技术;研学案;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一、我校学生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十二个教学班进行了一次有关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收回478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发现,大约35%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没有听说过,71%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没有学习自主权。
据统计,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仍以被动接受为主,78.4%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要通过“听讲、实践、请同学或老师帮助”来达成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同学就某个问题交流或讨论,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演示自己的操作,26.7%的学生通过课堂作业来学习信息技术,近39%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是学会操作。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策略比较单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促使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二、运用“研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改实践和我校校本研究的需要
运用“研学案”为手段,探索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使小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这对于解决我校“研学后教”如何落实的问题,推动当前教育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本实践直接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又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方向。
(二)“研学案”充分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备课组集体编写“研学案”、提前发放“研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再经历课堂学习阶段、课程巩固深化阶段,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研学后教”模式,使教师“导”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还给学生。它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必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运用“研学案”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研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
1. 编写过程
在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研学案”通过备课组集体交流、研究来完成,其编写过程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路线→指导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和任务)→提示学习评价。
2. “研学案”使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在“研学案”教材的作用。发挥“研学案”教材本身的价值则是“研学案”教材导学研究的核心。这种借助于“研学案”教材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根据学生特点及“研学案”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前1至2天将“研学案”发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按“研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内容,对“研学案”中的问题能自主解决的先行解决,有疑问的部分标注出来。鼓励在课前进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上课前,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能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概括去理解教本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找出学习疑点。
(2)课堂学习阶段
师生可通过小组等形式讨论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在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精讲”、“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独创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进一步讨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求得问题的正确解答,使学生在讨论中完善知识、交流经验,提高能力。在“研学案”教材设计的知识提炼引导提纲,包括知识点归类、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总结、问题讨论的理论依据。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研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指导学生做好课后作业的反思与体会。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研学案”收来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研学案”上反映的个性问题和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导、讲解,或下一课时教学中给予解答。使用完一课时“研学案”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保存、整理学案,作为后续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四、巧用“研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过大量的“研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我校已初步形成以下实施策略:
(一)适度提前策略
备课组从课程教材整体章节出发,提前确定“研学案“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师提前备好”研学案“,并指导学生预习;教师提前进入课堂角色,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同学认为学案发放的最佳时间是提前1至2天。我校已经形成了在上课前2天将“研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的做法,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预习指导策略
发放“研学案”后,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一是将本课时内容的旧知识与技能、需注意的误区或问题等进行学法指导;二是叙述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三是提示学习方法、需关注的要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90%左右的学生在使用“研学案”后,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通过学案预习,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
(三)精讲精练策略
运用“研学案”教学,教师要立足启发、点拨、激思、导思来讲要点,讲关键,讲方法。课堂任务根据教学要求要具有针对性、规律性、系统性。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使用“研学案”后减轻了学习负担。有93%左右的学生认为在使用“研学案”后,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自我评价及课外延伸策略
在运用“研学案”导学教学中,作业的选择要精挑细选,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学生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使用“研学案”后,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方面,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通过“研学案”导学有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27%左右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有72%左右的学生认为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课堂中有了更多的探究时空;有6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更主动了;有74%左右的同学认为改进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据统计,我校90%左右的学生认为在使用“研学案”后,已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通过“研学案”预习,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教育及校外教育处,罗星凯译.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里德利,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裴亚男.学案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5]王荣生.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06).
[6]庞维国.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关键字】信息技术;研学案;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一、我校学生信息技术学科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十二个教学班进行了一次有关自主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收回478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发现,大约35%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没有听说过,71%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没有学习自主权。
据统计,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仍以被动接受为主,78.4%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要通过“听讲、实践、请同学或老师帮助”来达成学习目标,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同学就某个问题交流或讨论,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演示自己的操作,26.7%的学生通过课堂作业来学习信息技术,近39%的学生认为学习信息技术主要是学会操作。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策略比较单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促使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二、运用“研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改实践和我校校本研究的需要
运用“研学案”为手段,探索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使小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这对于解决我校“研学后教”如何落实的问题,推动当前教育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本实践直接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又能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方向。
(二)“研学案”充分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可以通过备课组集体编写“研学案”、提前发放“研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再经历课堂学习阶段、课程巩固深化阶段,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研学后教”模式,使教师“导”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还给学生。它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必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运用“研学案”自主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研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
1. 编写过程
在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研学案”通过备课组集体交流、研究来完成,其编写过程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路线→指导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和任务)→提示学习评价。
2. “研学案”使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在“研学案”教材的作用。发挥“研学案”教材本身的价值则是“研学案”教材导学研究的核心。这种借助于“研学案”教材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题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根据学生特点及“研学案”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设计的课堂教学操作程序如下。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在课前1至2天将“研学案”发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情境,并指导学生按“研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了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内容,对“研学案”中的问题能自主解决的先行解决,有疑问的部分标注出来。鼓励在课前进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上课前,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能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概括去理解教本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找出学习疑点。
(2)课堂学习阶段
师生可通过小组等形式讨论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释疑。在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分析、归纳,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精讲”、“课堂小结”。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独创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进一步讨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求得问题的正确解答,使学生在讨论中完善知识、交流经验,提高能力。在“研学案”教材设计的知识提炼引导提纲,包括知识点归类、内在联系及规律的总结、问题讨论的理论依据。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研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指导学生做好课后作业的反思与体会。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研学案”收来审阅,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研学案”上反映的个性问题和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导、讲解,或下一课时教学中给予解答。使用完一课时“研学案”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保存、整理学案,作为后续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四、巧用“研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过大量的“研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我校已初步形成以下实施策略:
(一)适度提前策略
备课组从课程教材整体章节出发,提前确定“研学案“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师提前备好”研学案“,并指导学生预习;教师提前进入课堂角色,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同学认为学案发放的最佳时间是提前1至2天。我校已经形成了在上课前2天将“研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的做法,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预习指导策略
发放“研学案”后,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一是将本课时内容的旧知识与技能、需注意的误区或问题等进行学法指导;二是叙述本课题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三是提示学习方法、需关注的要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90%左右的学生在使用“研学案”后,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通过学案预习,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
(三)精讲精练策略
运用“研学案”教学,教师要立足启发、点拨、激思、导思来讲要点,讲关键,讲方法。课堂任务根据教学要求要具有针对性、规律性、系统性。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使用“研学案”后减轻了学习负担。有93%左右的学生认为在使用“研学案”后,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自我评价及课外延伸策略
在运用“研学案”导学教学中,作业的选择要精挑细选,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学生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使用“研学案”后,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方面,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通过“研学案”导学有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27%左右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有72%左右的学生认为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课堂中有了更多的探究时空;有6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更主动了;有74%左右的同学认为改进了自己的学习习惯。
据统计,我校90%左右的学生认为在使用“研学案”后,已逐渐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通过“研学案”预习,听课更有针对性,更能抓住重点。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教育及校外教育处,罗星凯译.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的思想、观点与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里德利,沈湘秦译.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裴亚男.学案教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04).
[5]王荣生.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06).
[6]庞维国.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