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

来源 :特种经济动植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塘仿野生养殖的甲鱼品质更好,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目前,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养殖条件、放养准备、苗种放养、投喂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对池塘甲鱼仿野生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甲鱼人工养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为研究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对锦鲫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通过甲醛灭活法制备的豚鼠气单胞菌AC-CY株灭活疫苗,对经免疫试验后的锦鲫进行不同免疫指标的检测,并在养殖的第35天检测免疫保护率.试验表明,溶菌酶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C4浓度、C3浓度和IgM抗体水平在第1次免疫后逐渐上升,在试验第14天达到免疫周期最大值.IL-1β、IFN-γ、TNF-α和IL-10在试验14 d相对表达量最高;血清杀菌能力比对照组显著提升.白细胞数量在试验14 d增多,吞噬能力达到最大.攻毒检测免疫保护率于免疫试验第35天进行,测
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是淹水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过程的重要气态产物,可通过土水界面向大气排放,也可随水向下淋溶.秸秆生物质炭施入稻田后会改变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影响反硝化过程及N2O和N2产排.依托2010年夏建立的连续秸秆生物质炭还田的稻麦轮作农田试验,通过埋设淋溶管收集土壤剖面溶液,采用气相色谱和膜进样质谱分别定量溶液中N2O和exN2(反硝化产生N2量),观测2018和2019年水稻季不同秸秆生物质炭施用量(CK:每季0 t·hm–2;1BC:每季2.25 t·hm–2;5BC:每季11
土壤团聚体决定着土壤功能与质量,受土壤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从非生物和生物学角度解析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长期影响。以句容和南京两个独立施用生物质炭3年或5年后的稻田麦季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施肥(CK)和常规施肥+生物质炭(AB)处理,利用湿筛法获得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并测定其中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含量,同时采用定量PCR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丛枝菌根真菌
糖醇是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初产物,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作为配体合成的糖醇螯合肥能促进钙、硼等营养元素在植株韧皮部迁移,该特性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备受关注,但是糖醇螯合肥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其科学研究远滞后于实际应用,根源在于当前的研究侧重糖醇螯合肥的作物效应,较少关注施用糖醇螯合肥对土壤环境及根际、叶际微生物造成的生态影响.同时,既往的研究通常忽略糖醇配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且应用的糖醇螯合肥多为混合物,难以明确是糖醇、糖醇螯合物或按一定比例合成的混合物对作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此外,由于糖醇螯合
通过对洪氏环企鹅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和探讨了洪氏环企鹅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洪氏环企鹅健康发育,日常消毒措施可有效防止洪氏环企鹅疾病的发生.
本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电感耦合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上海动物园采购的榆树、女贞、毛竹、构树、桑树和芭蕉共6种动物采食枝叶部分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枝叶类饲料和已测叶片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结合香菇菌糠原料特性,对香菇菌糠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发菌糠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浅层岩溶裂隙(SKF)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水分和养分,是石漠化地区的重要生境类型。以矩形和漏斗形SKF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湿筛分法和Le Bissonnais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和破坏机理,测定了团聚体中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HN)和有效磷(AP)的含量。结果表明:SKF剖面粒径>0.25 mm的团聚体均超过90%,PAD值范围为0.01%~4.75%。干、湿筛作用
发挥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利用自主研发的LED灯组和控制电路及光照培养设备,实现光环境的精准调控.本文通过多种光质配比组合,探讨不同LED光照环境对苋菜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质红光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单质蓝光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
陕西是马铃薯优生区之一,其中旱地马铃薯种植占有较大比例,本文对绥德县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总结,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