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血性腹泻、腹痛等为特征症状.UC的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色氨酸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能促进机体肠道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因而对缓解肠道炎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许多中药及中药复方被证实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UC中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中药调控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治疗U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
【机 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上以血性腹泻、腹痛等为特征症状.UC的发病机制与肠黏膜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色氨酸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能促进机体肠道免疫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因而对缓解肠道炎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许多中药及中药复方被证实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就UC中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对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中药调控色氨酸-肠道菌群代谢治疗U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UC的机制研究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孙郁芝教授认为浊瘀痹阻肾络是痛风性肾病的主要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强调痛风性肾病发作期为痰浊痹阻、化火化毒,治以祛浊解毒、缓急止痛为主;缓解期因肾络血瘀、肾微癥瘕,治以活血消癥、化瘀通络为主;疾病后期因浊瘀痹阻同时兼见脾肾亏虚证,可兼补肾健脾.根据本病病机发展过程,确立祛浊活血的特色治疗法,并创立特色验方“痛风方”,临证时辅以经验对药灵活加减,配合患者积极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临床疗效满意.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总结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管理策略.方法 在WHO官网、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Spring Link、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以“肿瘤”“癌症”“心力衰竭”“肿瘤心脏病”“心脏肿瘤学”“心脏毒性”“机制”“预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同时追溯检索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以分析肿瘤相关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机制,探讨早期的监测方法和敏感标记物,总结相应的预防与管理措施.结果 肿瘤与心力衰竭可互为影响,心力衰竭患者
基于“冲任失调、伏邪致病”理论探讨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因房事不洁而使外在毒邪藏于体内损伤气血阴阳,日久则冲任失调,其发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随月经气血阴阳周期性变化.治疗上,经前期以疏肝清热为主,月经期以行气通经为要,经后期治以益气养血为宜,使冲任调和,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为冲任失调所致的皮肤性病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比较天癸及睾酮二者在分泌节律、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论述二者的临床相关性,探讨现代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从天癸论治的机制,可以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天癸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睾酮的功能,但又要远大于它.中西医针对天癸竭与睾酮水平低下这两个关于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不同概念,运用各自的治疗手段,取长补短,可以起到更佳的疗效.
基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过程可知,张仲景的伤寒六经方证在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在遵循和保持原创性六经理论体系发展规律、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张仲景六经方证体系在治疗新冠肺炎及其相关并发症中所体现出的固有科学内涵和优越性,并对其重新作出系统梳理和现代诠释,建立新冠肺炎六经方证-病理生理体系,为丰富和完善六经辨证体系、进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的中医临床疗效,作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