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中的“和合”意识探讨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经》中的“和合”意识,体现古人认知“和合阴阳”的自然秩序与追求“和合同心”的社会理想。《太平经》中的“和合”观念,继承与发挥《老子》中的“中气以为和”思想。“和合”作为自然主义的文化原则,对于道教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完善,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不应当忽略《太平经》这部古代思想文化典籍。
其他文献
协商式民主的概念形成和理论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西方政治学。中国协商式民主实践,从1949年筹备建立新中国,到当下就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经过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并完善协商式民主形式,既反映了当代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各种矛盾,处理好各种关系。具体地说,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应当坚持一元化与多样性、阶级性与普世性和批判性与整合性的辩证统一。
期刊
除了发展基本面上的优势之外,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期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社会具有一些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心普遍思定;强大的举国动员能力;务实平和宽容的精神传统;家庭的重要缓冲作用;互联网的减压作用。
外部性问题导致了能源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污染的产生。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矫正外部性问题的税费方法和产权市场方法。结合节能减排政策的时代背景,分析了OECD与世界银行在节能减排政策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地方政府行为对农地流转进程和流转成效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作用面临"诺斯悖论"。以福建为例,分析了农户对地方政府农地流转服务的评价,并提出优化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行为的若干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立法上完善了执行机构的设立,但执行机构的名称称谓、内设部门、人员配置的不统一,以及执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问题,仍是影响包括执行机构改革在内的执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优化民事执行权配置,规范执行机构设置,需要运用民事执行权理论加以阐释,并通过完善强制执行法律制度加以解决。
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立法,从法理的角度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理念进行正确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意义。本文用"平等与差异之辨、公平与效率之争、权利与恩惠之别、社会与国家之分"概括总结了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涉及的几个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实现四个转变: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由运动建党向制度建党转变;执政方式由集权向民主与监督转变;由以社会民主带动党内民主向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转变。
德育为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坚持德育为先,既需要解决认识问题、体制问题,也需要推进方法和载体创新,还需要强化德育的人文内涵和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