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两种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人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特有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两种方法:
  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通读教材,对重点、难点还要细读和精读。读数学概念要做到“三会”,即会叙述、会判断、会举例。读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分清条件和结论,掌握分析思路和方法。读例题时,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自己试着解答,然后再与课本上的解法加以比较。对中下等成绩的学生,可以看例题每步解答,考虑每步解答的依据是什么?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然后合上课本把例题独立的做一次,再与课本比较,看那些地方还不会,待上课听老师讲解。
  (二)课堂听讲。
  要让学生知道,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要带着问题听,有目的有重点的听。要会比较听,当老师讲解那些自己预习中已经初步理解的知识时,同学们应该把老师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了解老师是怎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而且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不会的知识重点听,通过预习还没有弄懂的数学定义、概念,没有理解的数学符号、公式,尚未理解的解题方法、思路以及重点难点,同学们应该把他们作为自己听课的重点。当老师讲到这些内容时,一定要认真听、仔细听:老师是怎样讲的,怎样理解的,如何想到的?要在做好笔记的同时积极地思考。
  (三)认真复习。
  数学课的复习一般分课后复习与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巩固当天学过的内容。系统复习即用比较集中的时间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四)完成作业。
  教师要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学过的知识,然后运用这知识完成作业练习。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不可抄袭和替代。
  二、勤学多练做好数学习题。
  勤学多练是学习数学的成功之路。只有多做题目,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孰能生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仔细审题。
  首先要明确命题的语法结构,例如“求不等式组 2x-52 5x-3 60 的正整数的个数“是动宾结构;求……个数”, “不等式组中的正整数”是“个数”的定语,题目本想是求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的个数而不是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其次要搞清命题关键字、词。审题不仅满足于了解题目的大致意思,还要过细的了解关键字、词的意义,例如:“包含”与“包含于”、“大于”与“不大于”,“增加了”与“增加到”等等截然不同。另外审题时还要注意发掘隐含条件与解题线索等,特别是后者更为重要。
  (二)遵循思路解题。
  数学题千变万化,不可能有统一的解法,掌握解题思路就像为启开千变万化的锁,而找到一把“万能钥匙”。因此,掌握解题思路要比学会解答數学几种类型题目显得更为重要。
  (1)直接从定义出发去寻找解题门径。
  有些数学问题为了强化概念,题中条件,结论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突出了概念的本质性,有些数学问题就直接是某一定义的具体应用,解这类题时可直接从定义出发解开思路。
  (2)根据题目结构特点,联想有关法则,定律的应用。
  有些数学题的条件之间,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结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产生对一些定律、公式、法则的应用联想,从而获解。
  (3)从观察特殊值入手,猜想到一般规律,再论证猜想结果的正确。
  有些数学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结构联系不甚明显,直接找出结论规律有困境,可以从设特殊值入手,去探求规律性的东西,猜出结果,再对猜想的结果进行严格推理的论证。(4)注重数形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在联系求解。有些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用解析式反映比较复杂,解题运算量大,不容易求出结果,但充分利用题中数量关系所设计的几何图形性质,往往能使问题的解答简化,而另一些数学题直接求它的几何性质比较棘手,但若紧扣其数量关系,则容易反映出它的几何性质。
  (5)当直接求解有困难时,改变思考角度,另辟蹊径,间接地进行。探求有些问题从题设条件入手直接求解有困难时,可先分析一下题设条件可能构成哪些不同的结论,然后考虑能否根据对立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应用间接方法求解。
  (三)掌握技能和技巧。
  对数学各部分教材的题目,都应当掌握它们的解题的基本技能,如因式分解的几种解法,就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因为什么样的多项式,用哪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有一定的模式。如一个多项式无论有几项,首先考虑的方法是提取公因式,有公因式一定要先提取公因式。如果一个多项式只有二项,再考虑用公式,如果多项式为四项或超过四项,考虑用分组分解法,如分式方程,首先观察利用去分母解题还是换元法解题,去分母时应注意什么,换元法时应注意什么,解后都要注意检验,最后求出方程的根。如几何中证明线段相等,首先观察线段是否在两个三角形中,看在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利用等角对等边。若两种情况都不存在,再看能否利用等量代换找到“中间量”。使结论成立。
  除此,还应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通过以上方法的尝试,培养了自己有能力学习、善于学习,从而就可能有效的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
其他文献
近些年,学生负担过重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也明确提出:给学生减负。但是面对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升学的压力,作为老师如何对待减负呢?很多人就想到了孩子们的作业量,年年考试要质量、抓成绩,作为老师怎样做既能布置作业少而又提高教学效率呢?这就对作业的方式及内容和要求提出很大的挑战。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尺度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是为了
摘 要: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和不合理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产生的低效废弃林在不断增加。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恢复低效废弃林园地耕作生产,提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有效化解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瓶颈,落实耕地保护和实现占补平衡,本文就以低效园林的调查方法为研究对象,从绿色遥感信息提取、现场调查以及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以上几种低效园林调查方法,以期为我国低效园林调查
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入世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入世后中国政府将承担按照世贸规则全面调整国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而WTO的基本法则,如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我们自身的任务:一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
目前,网络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作为广东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近几年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便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很多抽象的问题,并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一定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效。但也发现不少课堂由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当,反而影响了上课效果。其中很重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数学全部内容的展开都基于数学概念之上。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关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都知道,数学主要是对计算的考察,是对学生综合计算能力的一个整体的考察。一个学生,只有有良好的综合运算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学好数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很多还有马虎的毛病,怎样让他们对数学有兴趣,提高数学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個方面来考虑。  一、改变传统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兴趣,喜欢学,愿意学,才能真正的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