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教育立足于生活,这种理念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高中政治便因其特点成为生活化教育的切入点,相关教育部门都在大力推进这一理念。政治生活化可以将纯粹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提高学习效果。本文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处于过渡阶段的高中生,人生观还未定型,此时的他们需要他人来引导,促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高中生暴露在信息繁多的环境之中,极有可能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人生、世界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高中政治便成为引导高中生良好发展的重要指南。但是,由于政治课多年古板式的教学模式和生硬的理论灌输,导致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课堂,至此,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1.高中政治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新课标指出,新课改必须理论与实践并行,其实质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转化为对生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与之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做到既从知识的角度实现教学,还从能力、思想的方面完成教学,紧扣新课改要求,顺应改革步伐。
2.高中政治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思想上的满足,以前刻板单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充满好奇心、思想灵动的高中生。而这时,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益处就显现出来,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场景,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并掌握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紧紧抓住,思维积极性会被充分激发,学生和课本以及学生和老师的距离都会被拉近,此时政治课堂不会让师生感到枯燥,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新鲜血液、学习效果最佳的灵动课堂。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走出课堂来感悟教材内容,对当地相关领导、市民和有关企业负责人进行采访、提问,深入调查水质变差的原因。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氛围之下,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教师再趁势加以鼓励,评出“最有深度问题奖”和“最有价值问题奖”,并结合相关内容和调查资料,把局部经济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讲清楚,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学的教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内容编排越来越科学合理,而且越来越重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知识解析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而且案例越来越讲究实效性。因此,在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同时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特点,自行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案例中。例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对比近几年当地土豆、白菜、猪肉、鸡蛋的价格变动,让学生分析同种东西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原因,通过积极探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新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案例,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政治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三)注重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政治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也要服务于生活。因此,老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引导。比如,在讲授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完成一次关于失业和就业情况的社会调查,然后在组员的讨论和分析中得出该地区失业人员的比例,不能实现再就业的原因等信息,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或想想相关部门和个人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或渠道解决这一问题。最后鼓励学生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以很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感染,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激发,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课堂目标会顺利达成,还很可能取得创造性的、超乎想象的意外收获。
1.可以开展辩论赛。辩论可以让人明辨是非,政治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不但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記得在学习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论题为“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没有积极意义”和“在经济生活中制定并遵守规则有没有好处”的辩论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可以进行时事点评。学生比较喜欢的政治课堂应该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充满时代信息的课堂。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时事点评,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国情、国力分析问题,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表达共同的志向,发表各自的观点。
此外,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调查采访等教学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甄选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9):54-56.
[2]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3(8):87.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处于过渡阶段的高中生,人生观还未定型,此时的他们需要他人来引导,促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高中生暴露在信息繁多的环境之中,极有可能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人生、世界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高中政治便成为引导高中生良好发展的重要指南。但是,由于政治课多年古板式的教学模式和生硬的理论灌输,导致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甚至厌恶课堂,至此,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势在必行。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1.高中政治生活化是新课改的大势所趋。新课标指出,新课改必须理论与实践并行,其实质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各种理论转化为对生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将生活带进课堂,实现高中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与之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做到既从知识的角度实现教学,还从能力、思想的方面完成教学,紧扣新课改要求,顺应改革步伐。
2.高中政治生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思想上的满足,以前刻板单调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充满好奇心、思想灵动的高中生。而这时,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益处就显现出来,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场景,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并掌握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会被紧紧抓住,思维积极性会被充分激发,学生和课本以及学生和老师的距离都会被拉近,此时政治课堂不会让师生感到枯燥,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新鲜血液、学习效果最佳的灵动课堂。例如,在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走出课堂来感悟教材内容,对当地相关领导、市民和有关企业负责人进行采访、提问,深入调查水质变差的原因。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氛围之下,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教师再趁势加以鼓励,评出“最有深度问题奖”和“最有价值问题奖”,并结合相关内容和调查资料,把局部经济利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给学生讲清楚,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内容设计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政治教学的教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内容编排越来越科学合理,而且越来越重视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论知识解析的同时,也引入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而且案例越来越讲究实效性。因此,在实现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延伸和拓展,同时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特点,自行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案例中。例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对比近几年当地土豆、白菜、猪肉、鸡蛋的价格变动,让学生分析同种东西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原因,通过积极探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新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案例,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让学生发现政治学习的乐趣和实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三)注重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政治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也要服务于生活。因此,老师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引导。比如,在讲授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的成员自行分工合作,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完成一次关于失业和就业情况的社会调查,然后在组员的讨论和分析中得出该地区失业人员的比例,不能实现再就业的原因等信息,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或想想相关部门和个人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或渠道解决这一问题。最后鼓励学生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以很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活跃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民主、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学生的情绪会受到感染,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激发,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课堂目标会顺利达成,还很可能取得创造性的、超乎想象的意外收获。
1.可以开展辩论赛。辩论可以让人明辨是非,政治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不但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記得在学习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这部分内容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论题为“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没有积极意义”和“在经济生活中制定并遵守规则有没有好处”的辩论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可以进行时事点评。学生比较喜欢的政治课堂应该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充满时代信息的课堂。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时事点评,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国情、国力分析问题,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表达共同的志向,发表各自的观点。
此外,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调查采访等教学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洁.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素材甄选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9):54-56.
[2]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