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建筑可持续,传递帮助无止境——访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恩融

来源 :设计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恩融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和"无止桥慈善基金"这两个平台上,实现着自己职业、人生的双重理想。借助大学这一平台,他完成了基于香港高密度人居环境的现实,通过改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来优化人们居住条件的数项研究。后者是他关于建筑的生态可持续理论在中国内地的实践平台。
其他文献
“请不要说我是灯光设计师”,舞台设计出身,多年来为香港众多知名商场做节日推广景观设计,善于运用灯光打造梦幻氛围的香港设计师汤兆荣,在采访前这样关照我们。十多年来,香港的商
当马蒂斯是用一块一块不同形状的纸布局、拼贴成名画“蜗牛”,谁还能说这些纸是普通的材料?是的,这就是设计与艺术的魔力所在。当富美家与居室完美融合,所洋溢的艺术气质,足以令这
荷兰建筑学会(NAI)与荷兰设计、时装与建筑设计协会(DutchDFA)共同举办的建筑艺术展览"设计的立场——来自中荷建筑、服装、产品与书籍设计的八种态度",于2010年3月6日在上海
《设计家》在上期报道了2010上海世博会上18个亚洲国家馆(包括中国香港馆、澳门馆和台湾馆)的设计理念,本期报道的是来自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共27个西方国家展馆。无论是比邻
今天的公开课.在座大多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所以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自己——一个同样是从艺术学院毕业的设计师的工作和生活历程。我总结了从2001到2011年十年里的一些工作体会.一
我自己是拍电影的,只能讲述我在用电影跟城市发生互动过程中的感受。到目前为止,在我的工作里面有两个让我非常难忘的经历和城市有关。一是2007年拍摄的《二十四城记》,另一
主办方邀请我的时候,谈到我在汶川地震灾后建设中的一些工作和言行,问是不是能够从灾后重建中得到什么具有普遍性的启示。要把四川的灾后重建和世博会的"汽车与理想新城"这样
华裔建筑师邝锦华、陈肖莲在美国建筑界有着30余年的执业经历,以大型公共建筑设计见长,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口碑。邝锦华长于设计,陈肖莲精于管理,各有所长,相得益彰。
他擅用光、擅用水,擅于捕捉意义和创造意象;他的主张受到现象学的启发和熏陶,认为建筑就是人们每天使用的有灵性的空间;他设计的作品不受"主义"桎梏,各具特性,又巧
生于香港,游历欧洲,心系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精通法语、英语及普通话,在各种文化的转换中游刃有余,穿越于不同的历史文明之间,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和保护,这正是邱治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