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讨、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看,自主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现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摒弃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大胆地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精心设计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我在上《画风》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猜谜语,再让学生画风。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风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猜谜语、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自主学习的方法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讲座;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导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要下雨》为例,我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生学习。(1)读:让学生自由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说出来。(2)说:快要下雨时,燕子、小鱼、蚂蚁有怎样的活动特点?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3)演:学生邀请自己的好伙伴分角色表演课本剧。三个环节的设计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启思。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智力的襁褓。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如在教学《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为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贝多芬默认了;贝多芬陶醉在音乐之中,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贝多芬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既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问题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质疑、对矛盾进行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详略安排质疑、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学知识、长知识、练才干。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情境创设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情境,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
1.验一验。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做适当的演示,动手实验一下,是十分有益的。如教《田忌赛马》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到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以获胜的可能性。我组织学生用两组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层次的马)作调换顺序试验。学生动手操作,人人参与,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2.演一演。让学生当回小演员,充分课文中人物的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能使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尾巴的功能》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学生参与热情高,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积极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导学下,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如多一分精彩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充满活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摒弃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大胆地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他们真正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2.精心设计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我在上《画风》一课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猜谜语,再让学生画风。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风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猜谜语、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二、引探自主学习的方法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讲座;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导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要下雨》为例,我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生学习。(1)读:让学生自由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说出来。(2)说:快要下雨时,燕子、小鱼、蚂蚁有怎样的活动特点?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3)演:学生邀请自己的好伙伴分角色表演课本剧。三个环节的设计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启思。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智力的襁褓。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如在教学《月光曲》中,当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却又弹了一曲。“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为使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回答”的各种原因。学生设想了多种可能:贝多芬默认了;贝多芬陶醉在音乐之中,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贝多芬被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学生的这些设想都有可能性和合理性,既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问题进行质疑、对重点词句质疑、对矛盾进行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详略安排质疑、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学知识、长知识、练才干。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情境创设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情境,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
1.验一验。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需要,让学生做适当的演示,动手实验一下,是十分有益的。如教《田忌赛马》时,为帮助学生认识到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以获胜的可能性。我组织学生用两组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层次的马)作调换顺序试验。学生动手操作,人人参与,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2.演一演。让学生当回小演员,充分课文中人物的角色,进行课本剧表演,能使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尾巴的功能》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学生参与热情高,在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积极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导学下,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如多一分精彩的情境创设,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