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羌塘盆地西部中二叠统龙格组地层的研究

来源 :地质调查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bir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格组为青藏高原南羌塘盆地西部晚古生代地层,本次工作对其岩石组合、古生物面貌、沉积环境、层序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将龙格组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段,初步认定一段主要形成于开阔台地亚相、二段形成于局限台地和潮坪亚相、三段形成于潮间带-潮上带微相,从下往上反映海水逐渐变浅过程.依据地层中出露的蜓类、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和珊瑚等海相化石的详细鉴定结果,认定龙格组形成于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此研究可为深入探讨南羌塘盆地西部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及晚古生代盆地边界、盆地属性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时是否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参与以及血液CGRP浓度与疼痛强度的关系,探讨诊断和描述疼痛的客观指标.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6例三叉神
建立了一类具有饱和发生率和分布时滞的HIV感染模型,给出了病毒感染再生数 R0和CTL免疫再生数R1,证明了:当R0≤1时,未感染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当R0>1>R1时,无免疫感染平衡点是全局稳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为期1年的土壤含盐量监测工作,揭示了生态城不同区域土壤盐渍化特征。结果表明,中新天津生态城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盐渍化程度向着海岸线方向由北向南逐渐加重,表层0~5 cm土壤是普遍的盐分积累段,南部旧盐田地区则存在埋深120~170 cm左右的深部盐分积累段。不同区域土壤中离子构成的差异明显:北部土壤中SO_4~(2-)比例较高,γ(Cl~-)/γ(SO_4~(2-))值随深度不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上较多见,仅次于颈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肩部不适、疼痛,伴上肢麻木疼痛或放射痛,感觉障碍;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腱反射异常,功能丧失,严重影响工作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