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虽然是职业中学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培养的目标和普通中小学不同,语文在职业中学学生的眼里成了一门副科。而由于得不到各方面的重视,职业中学的不少语文教师也看不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在教学。课程改革精神下的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到底应该以什么为准则?我认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当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来开展。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素质
何谓文化素质?简而言之,文化素质是指对两种或多种不同生成背景的文化相遇时出现的差异所具有的敏感性和适应度。它大体包含着文化能力和文化活动所涉及的阅读能力、语言认识、语言交际、触及手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人文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和类型的知识体系存在着差异性,获得的知识层面和创新能力自然更有差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潮流的快速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更是迅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自然也提到了更高的时代要求。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文化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合格的并且具有更高文化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1.提高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之为基础的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性学科。依据现代教学新观念,语文教学和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一定体现在综合文化素质的层面上。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在于学生往往只注重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基础学科的学习,他们意识不到“语文是学习各种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针对这种情况,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注重素质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同时,还要把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以收到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效果。
2.提高文化素质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新要求
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而据调查,具有较高素质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最受社会各行各业的欢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最具有竞争实力。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人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变得浮躁、烦躁、无所适从……面对诱惑、压力和竞争,人们如何才能把握好自己?语文教学应该让即将走进社会的职业中学学生了解现实,并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文化知识的强烈兴趣,更加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为未来社会最富竞争的实用型人才。
3.提高文化素质是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时代要求
所谓创新,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和敢于冒险的方法和精神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新思想、新认识,探索新规律,做出新发明,创造新成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职业中学的学生,面对着时代的机遇,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有着强烈的要求。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经过普通高中筛选之后才进来的,所以职业中学的生源相对于普通高中要差些。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化素养方面自然也较差,但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补好语文教学和培养提高文化素质这一课。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在社会上充满竞争力的骄子。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要搞好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自然需要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这些客观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职业中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属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极需要对学生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和想象力的开发,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需要培养他们对大自然与社会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怀疑、创新精神。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学习与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好以上几种基本表达方式。三是要求对学生进行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引导学生通过经典美文的阅读,认识个性生命的价值与美,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根据以上这些客观规律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和实施,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1.语文要注重作文教学
注重作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和教会学生作文方法,从长远看,更是为了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格。我们知道,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就是这些优美的文字中往往蕴含着我们人类最优美也最智慧的情操。教会学生作文,就是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这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职业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容易陷入自恋、自怜之中。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引导他们扩大阅读视野,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观察世界,感知时代,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2.语文要让学生有梦想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技能训练课,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梦想。有梦想,才能立志、立向、立情、立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为此,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它应当是给学生展示出一个浩荡的、无穷的、美的世界,无论是历史的、文学的、美学的,还是政治的、哲学的、民俗的……古今中外的精神财富,都要逐步向他们展示。
3.语文要注重经典阅读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多选择经典作品作为基本的阅读材料。所谓经典作品,就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文笔上都堪称一流的作品。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学校的学生平常喜欢阅读一些“快餐文学”“通俗文学”,这些作品往往思想贫乏、文笔平庸,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太多益处。所以,我们应选择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选择经典作品时,要有民族的、世界的、现代的眼光,要选择人类文明的结晶,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思想、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到经典名著,站在巨人、名家的肩膀上,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只要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多读一流的文章,读多了他们自然会有感悟,多多少少能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养料。在经典阅读中,学生才能开阔视野,并在与作家、作品的心灵撞击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
总之,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要确定“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新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这样,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才能迎来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 巴马,547500)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素质
何谓文化素质?简而言之,文化素质是指对两种或多种不同生成背景的文化相遇时出现的差异所具有的敏感性和适应度。它大体包含着文化能力和文化活动所涉及的阅读能力、语言认识、语言交际、触及手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人文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和类型的知识体系存在着差异性,获得的知识层面和创新能力自然更有差异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潮流的快速发展变化,各行各业对职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更是迅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于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自然也提到了更高的时代要求。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必要性
文化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合格的并且具有更高文化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1.提高文化素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涉及各方面的综合性学科,被称之为基础的基础,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性学科。依据现代教学新观念,语文教学和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一定体现在综合文化素质的层面上。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难度在于学生往往只注重于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基础学科的学习,他们意识不到“语文是学习各种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针对这种情况,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注重素质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同时,还要把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以收到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效果。
2.提高文化素质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新要求
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而据调查,具有较高素质文化素养的实用型人才,最受社会各行各业的欢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也最具有竞争实力。
当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人们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变得浮躁、烦躁、无所适从……面对诱惑、压力和竞争,人们如何才能把握好自己?语文教学应该让即将走进社会的职业中学学生了解现实,并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确学习目标,激起学习文化知识的强烈兴趣,更加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为未来社会最富竞争的实用型人才。
3.提高文化素质是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时代要求
所谓创新,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和敢于冒险的方法和精神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并提出新思想、新认识,探索新规律,做出新发明,创造新成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职业中学的学生,面对着时代的机遇,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有着强烈的要求。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经过普通高中筛选之后才进来的,所以职业中学的生源相对于普通高中要差些。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化素养方面自然也较差,但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掌握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补好语文教学和培养提高文化素质这一课。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文基础知识,才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在社会上充满竞争力的骄子。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要搞好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自然需要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这些客观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职业中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是属于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极需要对学生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和想象力的开发,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需要培养他们对大自然与社会的观察、感受、理解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怀疑、创新精神。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学习与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方式,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好以上几种基本表达方式。三是要求对学生进行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引导学生通过经典美文的阅读,认识个性生命的价值与美,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根据以上这些客观规律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和实施,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1.语文要注重作文教学
注重作文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和教会学生作文方法,从长远看,更是为了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格。我们知道,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就是这些优美的文字中往往蕴含着我们人类最优美也最智慧的情操。教会学生作文,就是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这应该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职业中学阶段的学生是敏感的,容易陷入自恋、自怜之中。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就应该引导他们扩大阅读视野,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观察世界,感知时代,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视野高远、内心世界丰富的人。
2.语文要让学生有梦想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技能训练课,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梦想。有梦想,才能立志、立向、立情、立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为此,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它应当是给学生展示出一个浩荡的、无穷的、美的世界,无论是历史的、文学的、美学的,还是政治的、哲学的、民俗的……古今中外的精神财富,都要逐步向他们展示。
3.语文要注重经典阅读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多选择经典作品作为基本的阅读材料。所谓经典作品,就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文笔上都堪称一流的作品。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学校的学生平常喜欢阅读一些“快餐文学”“通俗文学”,这些作品往往思想贫乏、文笔平庸,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太多益处。所以,我们应选择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选择经典作品时,要有民族的、世界的、现代的眼光,要选择人类文明的结晶,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思想、不同文学流派和风格的作家作品。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到经典名著,站在巨人、名家的肩膀上,站在精神的制高点上。只要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多读一流的文章,读多了他们自然会有感悟,多多少少能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精神养料。在经典阅读中,学生才能开阔视野,并在与作家、作品的心灵撞击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与人格。
总之,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要确定“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新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只有这样,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才能迎来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巴马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 巴马,54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