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融合教学的体会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teng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课程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3门课程.此文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融合教学的作用进行分别论述,认为融合教学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从源到流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的特点,对提高中医类本科生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中医临床诊治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药剂学科的实践性和近年来的发展对学生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医药院校的药剂学培养更具特色.此文通过对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情况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实际调研,对药剂课程的学生培养模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少数民族地区医药院校药剂学教学模式的一些具体建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期望可对地方高校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失眠的病位虽在心,但与肝关系密切;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脉瘀滞、肝血亏虚、肝阴不足、肝气虚馁等病机变化极易导致阴阳失衡,从而阴阳失交发生本病.临床上从肝论治,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活血化瘀、补肝养血、滋阴清热、益气镇惊等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