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的视角研究茶文化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中国人民创制的一种良好饮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饮茶习惯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有5O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各国的饮茶习俗、茶籽的来源、制茶和种茶的技术,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一种劳动产品,经过千百年的历史融汇和积淀,已成为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既包含物质性又包含精神性,茶靠其物质本身作为载体来融汇传播各种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 。研究茶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须了解“茶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有文可查是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①
  《南齐书》高帝纪载:“惟王圣哲渊明,荣镜宇宙,体望日之威,………,义征不及至权臣内侮,蕃屏陵上,兵革云翔,万邦震骇,裁之以武风,绥之以文化,遐迩清夷,表里肃穆。”②
  从这三段引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最早的“文化”有 “文治和教化”的意思。“先文化后武力”、“ 文化以柔道” “裁之以武风,绥之以文化”,这些典籍中所提到的“文化”大都有动词的意味, “文而化之”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于礼”,使其摆脱愚昧的意思。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其含义与古代不尽一致。五四时期,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对文化定义进行探讨,梁漱溟认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梁漱溟把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内容。蔡元培提出“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他认为文化就是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科学等事。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其实,这些对文化定义的观点大都受到一些西方哲学观点的影响。最近几年,季羡林先生在《长江文化研究文库》出版序言中说:“根据我个人看法,‘文化’和‘文明’两词,都是古已有之的,然而涵义却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无差异。今天的涵义,多少有点‘出口转内销’的意味,有点受了西方或日本的影响。名词是旧名词,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旧瓶装新酒’。” 季羡林先生在序言中也同时提到“文明”的对立面是“野蛮”;“文化”对立面是“愚昧”,消灭野蛮就是文明;消灭愚昧就是文化。
  “文化”含义极广,其内涵和外延不确定,所以它的定义,历来不统一。世界学者对“文化”下的定义有数百个。庞朴先生曾问过钱钟书先生,文化如何定义,钱钟书说:“文化这个东西,你不问嘛,我倒还清楚;你这一问,我倒糊涂起来了。”
  有关茶文化。在我国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我们能检索到“茶德”、“茶道”等很多记载,但是“茶文化”这类词语却没有记载;近现代的一些有关茶的书,也没有这样的说法。 “茶文化”这个词应当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庄晚芳先生1982年发表的《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一文可看作是茶文化首次被提及和应用的。此后一些学者开始注意茶文化并把它当作研究的课题。直至1990年江西南昌设立“中国茶文化大观”编辑委员会,并陆续推出相关书系,包括《茶文化论丛》、《茶文化文丛》等,茶文化这一概念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宣传, “中国茶文化”名称基本定型和得到认可。
  茶文化是“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者们都是从文化角度得出茶文化定义,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所以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一切由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均称文化,所以茶文化包含所有茶领域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也有人认为,茶文化是以茶为题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更有学者认为,茶文化应该是在研究茶和茶的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
  姚国坤《茶文化概论》中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物质值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严格说来,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姚国坤认为茶文化既是一种劳动产品所反映的物质文明,又是一种精神文明。③
  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对茶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把茶文化表述为是人类在种植、加工、饮用茶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他按照通行的文化学定义,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把茶文化也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与之对应的广义茶文化就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与之对应的狭义茶文化则是专指其 “精神财富”部分。他的书及研究对象是以狭义的茶文化为主题。④
  王玲《中国茶文化》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分、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的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⑤王玲的茶文化也是基于茶的“精神财富”部分的 。
  这三位学者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大都倾向于狭义的茶文化,即 “精神财富”部分。
  本人认为,我国的茶文化的研究应当在当代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定义下进行。我国当代马克思社会主义哲学是这样定义文化的:“文化即 ‘人化’,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功能。”,从这个定义我们可知,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过程所创造的历史产物,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历史产物都被各个时代的人类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充斥,也就是 “人化”。按照此定义,茶文化其实就是人类生产、应用茶的过程中,对茶的“人化” ,简单的来说,茶文化就是茶的“人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茶文化,不仅包括茶这种物质产品本身,还包括人们对其所赋予的文化,茶文化更是一种溶剂文化,它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在文化内核的思维表现方式和伦理精神上有茶与民俗、茶与祭祀、茶与宗教、茶与儒学等;在精神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包含茶书、茶与歌舞 、茶与文学、茶与美术、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从生活方式和一般行为方式上,茶文化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等学科与行业。多数学者把茶文化内涵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姚国坤在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的《茶文化概论》)
  (1)、物质形态
  又称为茶的物态文化,如茶的历史文物,茶文化遗迹,各类茶书、茶画、茶事雕刻,各种茶具,茶歌、茶舞、茶戏,饮茶及茶艺表现,茶的种植和加工、茶制品等。
  ( 2)、制度形态
  又称茶的制度文化,如茶的税赋,茶政、茶法、纳贡、榷茶、诏典、茶马互市等。
  (3)、精神形态
  又称茶的心态文化,如茶禅一味,茶道,茶德,以及以茶养性,以茶育德等。
  (4)、行为形态
  又称茶的行为文化,包括客来敬茶,婚嫁茶礼,丧葬茶事,以茶祭祀,以及饮茶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与成规等。
  丛茶文化广阔内涵来看⑥,茶文化是围绕着茶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根据茶文化的内涵,大多数学者总结出茶文化自身独有的性质和特点。首先茶文化具有社会性,“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文化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参与并影响着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其次茶文化具有广泛性,它雅俗共俱。能满足各种群体所需,茶还与许多学科紧密相关、互相交叉,是一门多缘学科。再次,茶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茶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茶文化观,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也不相一致,最后茶文化有区域性。 全世界饮茶的各个地域都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社会风情状态下,所以茶文化具有区域性。茶文化充分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结合、高雅与通俗的结合、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实用与娱乐的结合。
  研究茶文化,关键是研究茶文化核心价值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茶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茶作为物质本身所承载的 “人化”内容,也就是融入茶这种物质产品中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注 释:
  ①明张溥编选,今人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②梁 萧子显《南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帝纪,中华书局 1976年版
  ③姚国坤《茶文化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④陈文华《长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⑤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⑥云南茶叶网www.yunnantea.org
其他文献
“侦、捕、诉”互相配合制度是适应检察工作一体化改革需要提出的,是自侦、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开展互相协作、彼此介入,共同提高自侦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确保诉讼效果的一种工作机制。但是,目前由于检察机关的侦、捕、诉三职能部门由于缺少协作配合和沟通,不换位思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常常出现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立案少、结案慢、胜诉率低、社会效果差等问题。  (一)案件质量
期刊
摘 要: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抓住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必须切实认清其内在实质,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重点把握好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这几个方面问题,推动培育工作深入落实。  关键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科学把握;问题    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作为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手段,面临着许多新要求,传统的执法理念、侦查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要实现办案力度、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有机统一,走案件精品化之路已成为必然。本文拟就基层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如何走精品化办案之路略陈浅见。    一、线索经营初查精心化    1、精心收集资料,做好评估准备。接到线索以后,首先由专门人员对线索
期刊
摘 要:在士官学历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差异大、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层目标教学法。在满足整体教学要求下,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及个体性,使学生在恰当的分层策略中相互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机械基础课程    机械类士官学历教育中,《机械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扮演
期刊
摘 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这场危机爆发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和监管不力的最终表现,这使世界各国都在审视自己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监管机制。当前,我国的金融业日趋与国际接轨,充分汲取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美国金融危
期刊
在不久前完成的国家税务总局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备受社会关注。大企业缴纳税收所占比例举足轻重,如何根据其特点,科学确定税收管理目标,构建系统的税收管理体系,一直都是各级税务机关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大企业的特点及税收征管现状    大企业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是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二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三是购销业务量大、市场
期刊
摘 要: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以来,我国的中小型企业遭受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以创新为基础,从多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小企业在危机环境下的应对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创新    1我国中小企业的概述    1.1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地区)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各不相同。我国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自建国以来曾做过四次更改,最新一次对中小企业标准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及人口普查公告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分布,数据证明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且老龄化速度不断增快,人口快速老龄化且在我国“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出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大量的退休人员对养老金的需求极大,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人口老龄化不但对我国经济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问题;就业压力    人口老龄
期刊
摘 要:人类实践证明,宪政理念决定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设置,宪政是现代行政法生存和延续的基础。在宪政背景下,宪法与行政法应是一种辩证统一、良性互动的关系。目前,我国宪法基本原则已基本确定,而行政法基本原则却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进程。因此,必须依据宪法基本原则重构行政法基本原则。  关键词:宪政;宪法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宪政背景下宪法与行政法之应然关系    1
期刊
摘 要: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久远的企业组织形式,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都具有其存在的客观因素和优势。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用人制度的现状,总结了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家族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敏感,也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