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黏液表型及相关临床病理组织学分型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o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诊断率逐步提升,深入研究早期胃癌,对于认识胃癌的发生、发展,进而防治胃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黏液蛋白MUC2、MUC5AC、MUC6在早期胃癌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对于早期胃癌的分型及预后有着指导作用.本文还结合新版WHO介绍了早期胃癌的一些特殊类型.
其他文献
目的 对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和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9-01-2020-11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组织化学染色特点.结果 7例患者,HPV高危型均为阳性,其中SMILE 6例,ISMC 1例.SMILE患者年龄32~48岁,合并HSIL/AIS;1例ISMC,年龄62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I6、CK7、AE1/AE3、CEA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40、P6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2X7受体表达与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2019-10-2020-10收集的120例无法手术切除需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首先接受结肠纤维镜检查并获取相应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法检测,并根据术前新辅助化疗[采用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OX)方案]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81例、无效组39例;并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P2X7受体表达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2X7受体表达与术前
目的 探讨NOTCH3蛋白和EZH2蛋白在经典型骨肉瘤中的共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2019本院初诊初治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经典型骨肉瘤病例43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NOTCH3和EZH2蛋白的检测.结果 NOTCH3与EZH2蛋白双低表达19例(44.2%),双高表达7例(16.3%),其他17例(39.5%).NOTCH3和EZH2的双高表达术后转移高于双低表达(P<0.05),且双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更短(P<0.05).Cox多因
患者,女,52岁,已婚,因“咽部异物感20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呈持续性,伴咽干、咽痛、轻度咳嗽,无咳痰、痰中带血丝,无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自行服用消炎、清热药物(药名不详)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输液(药名不详)6天后上述症状仍未见好转,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遂于2015-09-29就诊于我院.行咽喉镜检查示:①鼻咽新生物.②会厌囊肿.③慢性喉炎.鼻咽部CT平扫示:①鼻咽腔内软组织结节影,与鼻咽右后壁相连,多考虑炎性息肉,肿瘤性病变待排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未定的少见良性肿瘤,多为散发,表现为小脑、脑干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也可伴发yon Hippel-Lindau (VHL)综合征,以视网膜HB、肾脏及胰腺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等多器官肿瘤症候群为特点[1].形态上HB以富于血管以及血管间空泡样间质细胞为特点.HB伴室管膜细胞分化较为罕见,目前中文文献尚无报道.本文分析讨论1例伴室管膜细胞分化H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患者,女,56岁,绝经10年,因发现腹部包块伴腹痛3个月余,腹痛加重1个月入院B超检查:子宫后方探及一囊实性包块,体积约17cm×12.1 cm×11.7cm,实性部分呈结节融合状,约11.2cm× 10.8 cm×9.8 c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后半段为囊性,大小约12.4 cm× 10.9cm×7.6cm,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光团及短线样强回声;左髂窝探及少量液性暗区,深约1.6 cm,双侧卵巢显示不清.提示:盆腔囊实性包块,考虑畸胎瘤,未成熟性不除外.患者经腹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阴道残端悬吊术
患者,女,33岁,发现盆腔包块约3年,3个月前患者阴道出血、淋漓不净,量少于平素月经量,无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于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盆腔彩超示:盆腔巨大包块(右侧附件区10.9 cm×7.1 cm无回声),口服消炎药10天及红金消结片20天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停止.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检查,盆腔彩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其内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囊实性包块(以囊性为主):考虑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不排除卵巢癌,盆腔少量积液,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则,14岁初潮,4~5/30~60天,量中、无痛经
1 背景与现状rn保存和处理活检组织和手术标本的程序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魏尔肖开创了细胞病理时代,被称为“现代病理学之父”.病理标本从手术室切除至被转移到病理科,取材、脱水处理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储存,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可以显著地影响到组织形态、抗原和核酸的保存.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仍不明确,且各医院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到目前为止,只有石蜡包埋和染色是标准化的,并使用专用设备进行,而其他步骤的模式、时间和方案则在不同的实验室中不同,并取决于组织类型、传统习惯、临床医生和
患者,女,67岁,因“发现双侧颈部包块20余年,增大伴疼痛半年余”入院.患者20年前查体时发现体双侧甲状腺包块,包块较小,未给予重视,未行相关诊疗.半年前自觉双侧甲状腺包块明显增大,偶伴有疼痛.查体: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气管右偏,左侧可触及肿大包块,范围约8.0 cm×5.0 cm,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轻微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未触及明显震颤.临床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于全麻下行左侧甲状腺全切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患者男,8岁,右侧鼻塞半年.于半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冈出现右侧鼻塞,无流涕、头晕、头痛,不伴鼻出血,无打喷嚏、鼻痒及眼痒等全身症状门诊以“鼻部肿物(右)”收入院.鼻腔镜检查:右侧中鼻道见暗红色新生物,表面不光滑,下鼻道见黏性分泌物副鼻窦CT平扫(图1)示右侧额窦、右侧筛窦及右侧上颌窦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尚清,右侧筛窦及右侧鼻腔内密度欠均匀,见多发小点状高密度影;窦壁周围骨质结构清晰,未见明显受侵、破坏;鼻中隔略偏曲,两侧下鼻甲肥厚考虑:嗅神经肿瘤;纤维血管瘤;鼻息肉伴真菌感染;右侧副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