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以来,数学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但近年来动力市场向好,部分学校急于将学生推向市场,缩短学习的时间,大幅度减少数学的周学时数,极力弱化数学的教学,造成学生数学基础下降,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利,对社会的进步不利。根据目前的现状,提出一些意见和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 数学 职业 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面积提高职业高中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即常说的素质教育。中职生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要成为中、初级专门人才,文化课的学习水平应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一个时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领导、教师只是片面理解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淡化甚至轻视文化课的教学工作,顾此失彼,使文化基础课的教育跌入低谷,其中数学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职高数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提出几点看法,以希抛砖引玉,共同来搞好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按照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来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始终是社会、企业所追求的。
具体能力培养应该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等。职业教育不仅学习劳动技能、前人经验,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创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已知获得未知,使之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对什么学科的学习呢?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最为重要和最为直接的来源。从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看,数学的基础理论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和载体都会有不断的更新,我们有更多的内容可共选择,但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功用不会改变。一个人在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能永远不会用到他在数学课上学到的某个具体定理,但是数学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准则可能会对他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职高数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应该放在基础地位。
数学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中占用特殊重要地位。综观近百年中、外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变迁可以发现它们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旧的课程取消了,许多新的课程开出来了,诸多被保留下来的课程,其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更新。而数学这门课与众不同,它一直保留着,并且其基本教学内容也基本保持不变。在学校不把数学作为基础课来开设的专业已十分罕见。职高教育主要培养初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人才培养对当前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但由于社会需求具有多变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也要重视数学课的教学。
当然,对数学的教学作必要的改变是必须的。在数学教学中,应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不具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 。这样做符合“必须够用为度”。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相配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将传统的课堂讲述这一单一教学模式变为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改变为:观察——抽象——探索——归纳推理——发现内在规律,这一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职高学生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很多职业学校领导、教师轻视数学教学工作,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误解、曲解,在于他们对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忽视和急功近利的观念所致。
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
数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历来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教学改革都会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改革。近年来,讨论较多的是关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研究,专门从“育人”的角度来全面数学学科的价值似不多见。因此可以说,在总体上教师还缺乏这方面的自觉意识。但是,缺乏不等于不存在。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新认识数学学科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要对数学学科的教育进行价值选择,首先需要对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有一个重新认识。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是学校中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和科学数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概括地说区别在于:首先是指向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学结论,着眼于深刻精确地阐明数学理论,指向数学学科本身的发现和推进。学校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之一,其所以要设立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与他人的真实交往、以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都需要数学的滋养。学校数学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即使是为数学的发展,也还是要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数学本身的发展。其次是构建知识的路径不同。科学数学十分强调对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学校数学则是利用最基本的方法如归纳法等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建构知识。第三是认识的起点不同。科学认识数学的起点建立在一定的公理体系上。学校数学认识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实际事例,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学校数学当作学习已有的科学数学的知识来对待,从而导致把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窄化;在尚未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具体的育人价值的情况下空说育人价值,从而导致了认识数学育人价值上的泛化;而习惯于追求教学价值的功利性,又使数学教育的价值贫乏化和短期化。
关键词: 数学 职业 基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面积提高职业高中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即常说的素质教育。中职生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要成为中、初级专门人才,文化课的学习水平应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一个时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领导、教师只是片面理解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淡化甚至轻视文化课的教学工作,顾此失彼,使文化基础课的教育跌入低谷,其中数学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及学生反馈的信息,对职高数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提出几点看法,以希抛砖引玉,共同来搞好职业教育改革。
职业教育按照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来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始终是社会、企业所追求的。
具体能力培养应该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群体中的行为合作能力;具有为任职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的能力等。职业教育不仅学习劳动技能、前人经验,更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创造,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已知获得未知,使之成为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对什么学科的学习呢?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最为重要和最为直接的来源。从人类的发展历史上看,数学的基础理论不会过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和载体都会有不断的更新,我们有更多的内容可共选择,但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功用不会改变。一个人在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能永远不会用到他在数学课上学到的某个具体定理,但是数学中思考问题的方法准则可能会对他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职高数学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应该放在基础地位。
数学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体系中占用特殊重要地位。综观近百年中、外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变迁可以发现它们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旧的课程取消了,许多新的课程开出来了,诸多被保留下来的课程,其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更新。而数学这门课与众不同,它一直保留着,并且其基本教学内容也基本保持不变。在学校不把数学作为基础课来开设的专业已十分罕见。职高教育主要培养初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人才培养对当前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但由于社会需求具有多变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也要重视数学课的教学。
当然,对数学的教学作必要的改变是必须的。在数学教学中,应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不具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 。这样做符合“必须够用为度”。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相配合,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变,将传统的课堂讲述这一单一教学模式变为课堂讲授、实验室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改变为:观察——抽象——探索——归纳推理——发现内在规律,这一更加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职高学生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很多职业学校领导、教师轻视数学教学工作,究其根源,在于他们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误解、曲解,在于他们对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忽视和急功近利的观念所致。
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
数学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历来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每一次重大的课程教学改革都会涉及到数学学科的改革。近年来,讨论较多的是关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研究,专门从“育人”的角度来全面数学学科的价值似不多见。因此可以说,在总体上教师还缺乏这方面的自觉意识。但是,缺乏不等于不存在。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些偏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重新认识数学学科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要对数学学科的教育进行价值选择,首先需要对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有一个重新认识。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数学,是学校中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和科学数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概括地说区别在于:首先是指向不同。作为科学的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学结论,着眼于深刻精确地阐明数学理论,指向数学学科本身的发现和推进。学校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之一,其所以要设立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和与他人的真实交往、以及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都需要数学的滋养。学校数学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即使是为数学的发展,也还是要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数学本身的发展。其次是构建知识的路径不同。科学数学十分强调对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学校数学则是利用最基本的方法如归纳法等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建构知识。第三是认识的起点不同。科学认识数学的起点建立在一定的公理体系上。学校数学认识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实际事例,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学校数学当作学习已有的科学数学的知识来对待,从而导致把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窄化;在尚未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具体的育人价值的情况下空说育人价值,从而导致了认识数学育人价值上的泛化;而习惯于追求教学价值的功利性,又使数学教育的价值贫乏化和短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