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潜入课,润喻细无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u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的想象潜力、比喻能力,需要教师适时、恰到好处去激发,需要分阶段进行专业引导。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标准答案去代替学生的想象,否则就可能“覆盖”学生应有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语言有效地表情达意的能力,影响他们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比喻句;引导;观察;想象;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引言:
  孩子的想象,需要适时的、恰当的、具体的引导。
  有一次听公开课,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执教老师在导入课题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弯新月,小女孩跨在上面,和金色的星星一起快乐地玩耍——老师问“月亮像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像镰刀!”“像美眉!”“像香蕉!”——老师表情木讷,不置可否:“到底像什么?”一个机灵的孩子偷偷地打开书,“像小船!”老师点头给予肯定,接着板书《小小的船》……
  回顾老师导入课题的瞬间,其实是引导不力的结果。如果老师先肯定回答问题的学生,再接着引导:由画面中深蓝色的背景,引导学生想到熟悉的蔚蓝色的天空,再联想到深蓝色的大海,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将“弯弯的月亮”与“小小的船”联系起来了。
  看来,孩子的想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适时的、恰当的、具体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观察
  在一次课堂练习中,题目是:“看图写句子”,图上画的是一个弯弯的月亮旁边有三颗星星。有的学生写的是“月亮像小船。”有的学生写“月亮像香蕉。”有的学生写“月亮像钩子。”……唯一一位学生写道“月亮像星星的妈妈。”这个比喻句写得好。第一,富有想象力。写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外在形状的描写。第二,有新意,不落现有的俗套。第三,不但有自己的思考,还融进了自己的感情。这个学生对事物的描写和理解,能从表层的形状进入到深层内涵和感情。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符合题目要求。不只是写孤零零的月亮,还注意到了图中的星星。其他学生只看到图中的月亮,没注意旁边还有三颗小星星。
  想象源于观察,观察是想象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工作,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事物,才可能反映事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没有观察力也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1】可是,只要将看到的记录下来就是观察吗?换言之,通过随意地观察写出的话符合要求的吗?其实,观察不仅仅是看,更重要的是看出门道,并能将这个门道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才能说是具备了观察力。现在学生的写话之所以不尽人意,多是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或者是对观察力的培养缺乏策略思维。
  二、引导学生“创新”
  某小学作文课上,老师问“十五的月亮像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又大又圆的玉盘”,但有个男同学回答“像爸爸做的烧饼”!因为孩子的父亲是摆摊卖饭的,在孩子的印象中,父亲做的烧饼最像十五的月亮。但他这样的比喻遭到了老师的不满和同学的嘲笑。后来一位女老师看到这个学生的作文,表扬了他的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从此他喜欢上了写作。许多年以后,这个学生成了作家,应邀回母校作报告。报告的开头,他说:“我想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十五的月亮像什么?”报告最后,他走下讲台,把观众席上年事已高的恩师扶起来,大声说:“现在,我终于知道:十五的月亮最像老师的笑脸!”
  还是提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像小船”、“像眉毛”,一个小女孩胆小地说“像發卡”,因为她头上的发卡,两头尖尖,很像弯弯的月亮。老师立刻给予了肯定!这样的“创新”,多么“需要老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意料的。”【2】
  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尊重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要尊重、肯定、鼓励学生喻体选择的“不从众”。甚至学生的各种言语表达方式,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和爱护,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语言自信。
  三、引导学生分析
  同一本体,为什么有人联想到这个事物,而有人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呢?
  “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3】其中“另一件事和经验”是人们已知的、熟悉的。认知的过程,就是由已知的世界进入未知的世界。语言使用者在记忆中储存了对世界事物各种特性的认识,影响其对事物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小学生的言语表达中反应自己熟悉的生活,这很正常,因为女孩儿熟悉发卡,所以会联想到发卡;男孩的父亲是卖烧饼的,所以很自然地联想到烧饼。
  由于想象受经验经历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增加人生间接经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其直接经验。
  四、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有的人较多使用比喻,而有的人较少使用比喻?
  研究表明,“隐喻的产生往往是有的使用者为了表示自己的特定感情,而这种感情已不能依赖常规词语表达。”隐喻“能描写新的、几乎难以描写的经验和思想”。【3】对小学生而言,要回答“月亮像什么”,只是一个造句练习,并不是要表达什么特定感情。但是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孩子:你的比喻句不能只是应付一个造句,还应该进一步思考:第一,自己想通过这个比喻句表达什么。任何言语形式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不能只是单纯训练一种空洞无物的句子结构。第二,是否有表达复杂思想的需要,是否有表达特定感情的冲动。第三,哪种喻体、哪种想象更适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想象力,造出了这样的比喻句:月亮像什么?像月饼,这是嫦娥仙子亲手制作的月饼:每个月初,嫦娥仙子开始做月饼,一天,两天……十多天过去了,月饼由香蕉状变成了圆形。可是,嫦娥的宠物——馋嘴的玉兔,每天总忍不住去吃掉一些,十多天过去了,月亮又变成了香蕉状!嫦娥仙子急忙重新做月饼……
  这样用“月饼”和“香蕉”来比喻“月亮”,就不是简单的外形相似了,有故事情节,有思想内容。“在看来互不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使读者感到惊奇和兴趣,是成功比喻的审美功能之一。”【4】
  另外,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简单讲解比喻结构的基本常识;说说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不同类,异本质,并且要有一点极其相似;说说喻体选择的方法,“近取诸身”,贴近生活,富含鲜明的时代性。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学习一点比喻的理论了。
  总之,学生的想象潜力、比喻能力,需要教师适时、恰到好处去激发,需要分阶段进行专业引导。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标准答案去代替学生的想象,否则就可能“覆盖”学生应有的创新能力和运用语言有效地表情达意的能力,影响他们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伟《浅议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马希芳《弯弯的月亮像树叶》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
  【4】冯广艺《汉语比喻研究史》
其他文献
顾伯冲在2013年8月5日《人民日报》撰文: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提出的“照镜子”,对照的是党章之镜、廉政之镜、作风之镜、群众愿望之镜和先进典型之镜,查找的是在宗旨意识、
英国路透社10月28日报道称。中国希望国内企业购买更多的国产机器人以提高生产率,但业内人士警告,有关政策正过度刺激市场,机器人制造商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官员把提高
实施新课程,笔者探索性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课内外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
中国首次发现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lbostriata Bremeret Grey)幼虫大量取食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本研究重点为确定该虫寄主范围。野外采集该虫幼虫,试验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准则需要
【正】 我国学术界期待已久的点校本《唐律疏议》已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是我国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项硕果,也是唐律研究工作中的一件盛事。《唐律疏议》自从唐高宗永徽四年(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多次出现和论述过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哲学范畴。可是迄今为止,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却没有对它进行多少认真的社会学考察。由于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对精神生产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进行理论分析,于是报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但其中有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兹就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相互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个人信用信息反映了公民的信用状况,可以用来对公民信用做出全面的判断,其中的不良信用记录可作为法定范围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的依据。超出法定范围限制公民的权利,就是对公民信用信息的误用滥用,就有权力越位或行政违法之嫌。  江苏省睢宁县居民张某查到自己今年有2次闯红灯记录,说:“罚钱是小事,关键是要被扣信用分了。”睢宁县2010年起全面启用“大众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大到违法乱纪,小到拖欠信用卡水电费,都会
北方民族之一的奚族,在历史上活动了近千年之久,元朝以后就消声匿迹,不再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出现于史册了,这是奚族融合于其他民族的结果。入金以后,虽然奚族的政治地位下降,但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金代同样是奚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由于经过这个阶段的民族迁徒、杂居与相互影响、同化,奚族才能在元朝完成民族融合的全过程。可惜史学界对此尚少具体论述。我们不揣浅陋,试图从奚族在金代的地位、地理分布、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变化,论证奚族与其他民族融合的客观条件业已成熟。这对于研究奚族整个的历史发展,以及金代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黑土酶活性变化特征,为退化黑土的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丰富培肥理论。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