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实证研究——以B市为例

来源 :创新人才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教师教学效能为核心概念,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通过自编问卷对B市各区县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效能实证分析,挖掘该地区教师在教学计划、课堂管理、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反思五个方面的水平表征和相应特点.研究发现,县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在多个变量上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水平,在学段、地域、职称、教龄等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对相关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提升县域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的五点建议:提升思想认识,落实育人目标;深入学习并落实课程标准,培养课程意识;以提高教学计划为突破口,真正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本地专家型教师在县域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构建县域城乡一体化、多学段、多层级、跨专业的教师研修体系.
其他文献
用数据推动智慧学习,是学校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杭州市建兰中学依托“学校大脑”这一人工智能创新载体,推动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让技术为教育赋能,实现智慧学习的真正飞跃.借助“学校大脑”智能系统,建兰中学利用数据促进教学转型、激发德育变革、革新教师培养、升级学校管理,打造教育新生态.
杭州市建兰中学围绕“建兰学校大脑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培训主题,开启依托“学校大脑”的教师数智化培训平台研究.建兰中学以教师核心素养为内核,从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两个基本维度,设计出“教师画像”数据平台,全面收集和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轨迹,形成多种层面的“教师画像”,从多个维度反映与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指明其最具增长点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
中学技术学科教师可以以中国古代发明、建筑、生活器物等内容为载体设计项目式技术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技术研究、设计、制作等技术实践活动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技术核心素养,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工匠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榫卯连接亭子模型”为例进一步说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式技术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辛集农民画一直是我国农民画领域的佼佼者,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以耿占雄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辛集农民画艺术传承人.这些传承人的口述历史,既能反映出辛集农民画几十年来艰辛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为我国艺术史研究提供相当的口述资料;又能充分体现出辛集农民画的艺术价值,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为辛集农民画的艺术传承做出贡献.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艺术形式和历史记载都借助于新媒体,焕发出了新的、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做好辛集农民画传承人口
江苏省天一中学通过“三高”协同育人新模式,立足于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依托学生社团,从特色平台搭建、合作机制创新和丰富课程建设等方面,对中学地球科学课程建设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成果的典型代表,是社会各行业新一轮重大变革浪潮的主要推手,也对教育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机制将传统的静态纸质化管理转变为动态数据化管理,特别是在作业管理机制和教师培养机制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让作业管理和教师培养达到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
教育是育人的职业,教育者本身对受教育者有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教育者的示范性、引领性、感染性、教育性、启迪性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走向.教育者要立德修身、潜心治学,有责任心、事业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是一所大型寄宿制学校,按照“办学条件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学校在18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坚持在学校管理制度、管理机制、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探索创新,激发办学活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聚焦事件rn2021年,“倒奶”打投只为让偶像出道,多位明星艺人“塌房”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众多追星乱象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粉丝经济及其带来的影响.为此,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对网络空间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其中,“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等重点环节,打击5类“饭圈”乱象行为,全面清理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等各类不良行为.
期刊
表达与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技能,影响着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人思维发展、思维进阶的一种外显.科学学科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相关研究较少.在分析科学课程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内涵基础上,本文对中美日三国科学课标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要求和目标进行梳理,提炼科学课程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指标,为科学课堂中培养和评价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