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忠碧,一个与众不同的化学老师,一个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在这两个角色的包裹中,她从不曾懈怠,一直秉持着“小小沙粒,颗颗独秀”的育人理念。在日渐功利的大环境下,她奉行南开中学一贯的办学理念,跳出唯成绩论的误区,坚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把所有学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健康放在教书育人的首位。
谈学生:小小沙粒,颗颗独秀
“我的第一节课,首先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珍爱生命。”这是张忠碧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意外发生的时候怎样将危险降到最低,在遭遇挫败时如何求助,更是成为了她教育教学中时时渗透的主题。
高中生个性鲜明,叛逆,敏感。对于他们所处的年纪来讲,这个阶段无论老师怎样的苦口婆心,统统会被认为是说教,他们抵制、排斥、“很难听进去”。但如果是将这些德育教育穿插在学科课堂里,就能不经意间让学生逐步去接受、理解。这种“小算盘”被张老师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比如,学生周末亲自给爸爸妈妈煮一次饭,并用作业本记下这个过程中那些潜在的危险;自己动手洗衣服,思考怎样才能将衣服上的洗衣液洗净无残留。张忠碧介绍说,这其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应变能力。
除了担任化学科任老师,张忠碧连续十几年担任着学生口中慈祥又严厉的“班妈妈”。“小小沙粒,颗颗独秀”是张忠碧作为教师的初衷,她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满腔热情和精心培育的耐心。作为班主任,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高贵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在他们心底埋下公能意识、家国情怀的种子,努力把學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精英。
陆剑南是张老师高2006级的学生,中学时期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在准备参加专业竞赛的时候,张老师对他的父母做工作说:“你们这个娃天赋高,以后是要为国家做大贡献的人,一定要好好支持!”那时的陆剑南惊讶地看着老师:“啊?我还能为国家做贡献吗?”这种崇高的目标引导使他在哈佛博士毕业之后,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张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学习、工作的动力。也正是张老师给我树立的‘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这种人生目标,才使得我在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陆剑南回忆说。
“准备竞赛是一条特别辛苦的路,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的努力要远远多于面对高考的付出,能够激励学生持之以恒的是以后能为国家作贡献的这份荣誉感和责任感。”张忠碧介绍说,从教以来,她参与辅导过的学生近百人获得过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一等奖,12人进入化学冬令营,其中金牌9人,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谈团队:群策群力,良性的内部沟通
2018年10月,南开中学迎来八十二岁的生日,学校将运动会和生日庆典集中在一起,用运动健儿奋勇争先的英姿勾勒出南开一贯以来青春激昂的模样。
运动会是竞技的赛场,每个学生的胜负欲在这一刻激发出来。高一的一个班长接受不了自己班篮球赛输给对手的事实,和班主任闹起脾气来,责怪她为这个比赛中所做的准备不足,对胜利的迫切渴望化为对这个新手班主任的咄咄逼问,一时间这个“不懂球”的物理老师被“急哭了”。
“冠军永远只有一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胜心特别强,来到南开以前他们都是最优秀的那一类学生,一时间肯定很难接受挫折。但是通过竞技体育要传达给学生的就是接受抗挫折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得知因为一场比赛导致这个新手班主任面对学生的指责手足无措时,张忠碧立马召集几个有带班经验的班主任,及时地为这个新班主任出谋划策、共同诊断。
2009年,张忠碧因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被学校任命为年级主任,近十年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把团队的核心力量定位于“人”,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化解于无形,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
“注重内部的交流,其实在整个南开都是这样。”张忠碧介绍说,每个月学校都会针对班主任展开培训,每个星期,她至少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给自己的团队讲解如何操作,尤其是对新来的年轻教师。这种频繁的内部交流成为了工作的常态。
谈自己:战战兢兢,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教师若要给学生提供一杯水,那他本身就得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如此,学生才能从中获取新鲜活力的水,才会从中积攒山海之势,终有所成。
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张忠碧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九年,带过十几届高三。淀粉遇碘变蓝、酚酞遇碱变红,每一个学科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学科知识年年翻讲,而她的教案、备课记录每一次都当第一次完全重新写。一个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在她看来,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
南开中学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走出去”,接触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引进来”承办各种学科大会,为老师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2018年9月,第三届新课程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南开召开,一个研究员的发言给张忠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到一个我们中学课堂最为常见的化学实验,其中在讲到实验剂量的获取时,他量化了一切细枝末节的数据,这其中透露出的是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张忠碧说,课堂上老师传达出来很多细节的东西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精确获取实验所需的剂量,这既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杜绝浪费的习惯。
“即使我带过这么多届高三,也算经验丰富,但我现在带每一届学生依然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我害怕有一天自己会被所谓的经验所束缚。”张忠碧说,要想保持前行,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
“作为老师,如果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那又如何能够去为国家培养精英,为未来输送人才呢,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不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这其实就是在犯罪。”张忠碧说,做教育,当老师,每一天都应“如履薄冰”。
谈学生:小小沙粒,颗颗独秀
“我的第一节课,首先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定要珍爱生命。”这是张忠碧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增强安全意识,意外发生的时候怎样将危险降到最低,在遭遇挫败时如何求助,更是成为了她教育教学中时时渗透的主题。
高中生个性鲜明,叛逆,敏感。对于他们所处的年纪来讲,这个阶段无论老师怎样的苦口婆心,统统会被认为是说教,他们抵制、排斥、“很难听进去”。但如果是将这些德育教育穿插在学科课堂里,就能不经意间让学生逐步去接受、理解。这种“小算盘”被张老师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比如,学生周末亲自给爸爸妈妈煮一次饭,并用作业本记下这个过程中那些潜在的危险;自己动手洗衣服,思考怎样才能将衣服上的洗衣液洗净无残留。张忠碧介绍说,这其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应变能力。
除了担任化学科任老师,张忠碧连续十几年担任着学生口中慈祥又严厉的“班妈妈”。“小小沙粒,颗颗独秀”是张忠碧作为教师的初衷,她对每个学生都充满着满腔热情和精心培育的耐心。作为班主任,她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高贵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在他们心底埋下公能意识、家国情怀的种子,努力把學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精英。
陆剑南是张老师高2006级的学生,中学时期在数学方面天赋异禀,在准备参加专业竞赛的时候,张老师对他的父母做工作说:“你们这个娃天赋高,以后是要为国家做大贡献的人,一定要好好支持!”那时的陆剑南惊讶地看着老师:“啊?我还能为国家做贡献吗?”这种崇高的目标引导使他在哈佛博士毕业之后,毅然决定回来报效祖国。“张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学习、工作的动力。也正是张老师给我树立的‘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这种人生目标,才使得我在毕业之后,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陆剑南回忆说。
“准备竞赛是一条特别辛苦的路,这个过程中要付出的努力要远远多于面对高考的付出,能够激励学生持之以恒的是以后能为国家作贡献的这份荣誉感和责任感。”张忠碧介绍说,从教以来,她参与辅导过的学生近百人获得过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一等奖,12人进入化学冬令营,其中金牌9人,5人进入国家集训队。
谈团队:群策群力,良性的内部沟通
2018年10月,南开中学迎来八十二岁的生日,学校将运动会和生日庆典集中在一起,用运动健儿奋勇争先的英姿勾勒出南开一贯以来青春激昂的模样。
运动会是竞技的赛场,每个学生的胜负欲在这一刻激发出来。高一的一个班长接受不了自己班篮球赛输给对手的事实,和班主任闹起脾气来,责怪她为这个比赛中所做的准备不足,对胜利的迫切渴望化为对这个新手班主任的咄咄逼问,一时间这个“不懂球”的物理老师被“急哭了”。
“冠军永远只有一个,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胜心特别强,来到南开以前他们都是最优秀的那一类学生,一时间肯定很难接受挫折。但是通过竞技体育要传达给学生的就是接受抗挫折教育,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得知因为一场比赛导致这个新手班主任面对学生的指责手足无措时,张忠碧立马召集几个有带班经验的班主任,及时地为这个新班主任出谋划策、共同诊断。
2009年,张忠碧因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被学校任命为年级主任,近十年来,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把团队的核心力量定位于“人”,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许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化解于无形,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
“注重内部的交流,其实在整个南开都是这样。”张忠碧介绍说,每个月学校都会针对班主任展开培训,每个星期,她至少都会花一个小时来给自己的团队讲解如何操作,尤其是对新来的年轻教师。这种频繁的内部交流成为了工作的常态。
谈自己:战战兢兢,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
教师若要给学生提供一杯水,那他本身就得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如此,学生才能从中获取新鲜活力的水,才会从中积攒山海之势,终有所成。
从1989年参加工作至今,张忠碧已经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九年,带过十几届高三。淀粉遇碘变蓝、酚酞遇碱变红,每一个学科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学科知识年年翻讲,而她的教案、备课记录每一次都当第一次完全重新写。一个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在她看来,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
南开中学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走出去”,接触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引进来”承办各种学科大会,为老师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2018年9月,第三届新课程中学化学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南开召开,一个研究员的发言给张忠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到一个我们中学课堂最为常见的化学实验,其中在讲到实验剂量的获取时,他量化了一切细枝末节的数据,这其中透露出的是十分严谨的科学态度。”张忠碧说,课堂上老师传达出来很多细节的东西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精确获取实验所需的剂量,这既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一种杜绝浪费的习惯。
“即使我带过这么多届高三,也算经验丰富,但我现在带每一届学生依然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我害怕有一天自己会被所谓的经验所束缚。”张忠碧说,要想保持前行,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
“作为老师,如果自己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那又如何能够去为国家培养精英,为未来输送人才呢,如果是因为自己的不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这其实就是在犯罪。”张忠碧说,做教育,当老师,每一天都应“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