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张扬,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然而,在现实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流于形式,只讲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各自为营,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等等。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倾听来阐述一下自己的拙见。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因而对学生来说,“听”显得更为重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倾听”都是必要的前提。倾听除了老师倾听学生,还包括学生倾听老师、学生倾听学生。倾听是教师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彼此的第一步。所以,在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
  一、学生在倾听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倾听意识
  由于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所以养成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课堂上,表现为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听别人说,总认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这些都是由于在他们的脑海中还缺乏倾听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消极倾听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可是注意力却很不集中,在课堂里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就是“消极倾听”。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3.缺乏倾听效率
  很多学生上课时是在认真地倾听,但是他们倾听的效率却比较差,没有去思考,没有用心去记,也没有用笔记下重点。
  二、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对策
  1.倾听前要明确目标
  如果老师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倾听任务,许多学生不知道听什么。因此,在学生发言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明确的指令和要求,如听后“评一评他的发言”、“你有什么反驳的意见”、“你还能想到什么”……这些问题能使学生明确任务,有效激发倾听的欲望。
  2.细化“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么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提出了“学会倾听要五心”,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3.发挥榜样的示范功能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一个做人的美德。教师的“倾听”一方面可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及时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另一方面能及时挖掘课堂上学生即时性生成的因素,让学生的经验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要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来了解学生课上及课后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及时总结反馈
  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同时,要及时作好记录,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想想他的解题思路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的解题方法更好,并注意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善于思考别人的意见,不盲从,善于提高和质疑,学会取得共识和存疑,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有位伟大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目标 层次性 训练量 朗读  一、要有明确、强烈的目标意识  在“目标、对策、评价”这三个要素中,“目标”最为重要,因为唯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对策和评价。  教学目标既是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核心。我们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
期刊
摘 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并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师生互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即: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做。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 自主性 学习  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事无巨细的口传心授,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作“填鸭”,生硬地灌输知识,肯定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古
期刊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实现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自主合作 优化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
期刊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地追赶时髦,华而不实,实在令人担忧。长此以往,语将不语,文将不文,语文教学“变味”了,嚼不起,伤不起。  一、“热”味  课改下的语文观摩课、示范课堪称为“精品课”。这些课堂热热闹闹,朗诵会、演讲赛、课本剧、小品、辩论会、采访、实话实说等形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但是这些课都是经过多次演练形成的,成为表演式的课。而且这些课将课本内容置之度外,像蜻蜓点水一样,没有深入到文本内容
期刊
一、“教案”和“导学案”的不同内涵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的设计”,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  “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
期刊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个理念,在课堂上可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是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的课堂模式。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应该在传统课堂中探求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学生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目标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的效率高、效果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大影响
期刊
“真”与“实”,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一节课有限的时间,我们有必要在课后一次次地反思:今天的40分钟,我为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铺垫了几分钟?今天这节课,有多少知识、技能是足以让学生受用终生的?有多少情感交流、价值引领是可以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的?所以,课堂教学的“真”与“实”,应当成为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注焦点。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