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库普兰古钢琴作品的部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库普兰是法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偉大艺术家,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其中古钢琴作品成就相对较高,对同时期和后世的作曲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艺术作品中有着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他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标题性,创新音型和曲式结构,并重新定义了组曲。在当时的时代发展环境下,他将法兰西音乐和意大利音乐完美融合,得到听众的喜爱和追捧。他的艺术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与他受到的教育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库普兰;古钢琴作品;作品特点;形成原因
  引言
  弗朗索瓦.库普兰出生在音乐能力强者众多的音乐世家:库普兰家族。他的家人有好几位都是颇有名气的音乐家,而库普兰则是家族里极富盛名的一位。他的作品题材丰富,除了歌剧未曾涉及,几乎涉猎了所有的音乐体裁。在他的所有作品当中,古钢琴作品成就较高。我认为弗朗索瓦.库普兰是法国音乐史乃至于整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史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家。虽然在当代社会,由于乐器的限制,以及种种原因,他的作品远不如同时期其他作曲家一样常常被搬上舞台进行演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艺术对同时期以及后世的音乐家都产生了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巴赫的《法国组曲》便是受到库普兰的影响,拉威尔更是创作了钢琴曲《库普兰墓前》以表示对他的尊崇。库普兰一生创作了200余首古钢琴独奏曲,他将它们分在不同的集册中,称之为“组曲”,每一组中都有4到23首调性一样,风格迥异的曲目。这些曲子以舞曲为主,并都辅以趣味性和写实性的标题。
  一个音乐家成熟和发展的标志无疑是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库普兰的音乐风格从他音乐的内容,对象和审美情趣以及美学价值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被后人称赞甚至膜拜。而这种音乐风格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时也受到历史音乐风格,音乐家的个性与生活习惯的影响。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对库普兰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索。
  一、现实性音乐和标题性音乐
  库普兰生活在路易十四时代,从他童年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大的变迁,家庭地位非常的高,除了父亲在他十岁时早早离世,几乎可以说是有着顺风顺水的童年生活。在托梅林这个“第二父亲”的教导下,他18岁已经继承父业,在教堂弹奏管风琴,担任管风琴师。1693年,他便接替了托梅林在凡尔赛宫的工作,成为许多公主和大公们的古钢琴教师。由此不难看出,库普兰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上流社会,每天与之交流的都是贵族,并且应深受贵族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路易十四时代是一个极度优雅的时代,尤其贵族的生活,将礼仪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最为夸张的是国王见到女仆也要行脱帽礼。这种时代的特殊性毋庸置疑的影响着艺术的创作与发展。那个时代环境下所产生的艺术品----建筑的庄重,绘画作品的精致和色彩鲜明,以及服饰,室内装饰和车辆等等无一不透露着这种社会风格的特殊趣味。
  库普兰作为宫廷音乐家的代表人物,极大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音乐完全区别于17世纪以前盛行于世的宗教音乐,他将音乐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现实题材的描写,我们现观他留下的古钢琴作品,像一座博物馆一样陈列着各种题材的音乐----人物肖像,风景描绘,以及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音乐……这被舒曼成为“钢琴内容上的第一次全面革新。从库普兰的生活轨迹中不难找到这些现实性音乐的创作灵感和原型。库普兰个性开朗,喜欢交朋友,他的人物肖像描写中有很多曲目都是对朋友的刻画;风景刻画一般是描绘皇宫的花园,飞鸟以及夜空和星星等生活中的景色;而个人情感的表现则直接用形容词来命名,如《清新妩媚的》《忧郁的》等等。
  库普兰的音乐开始使用标题,我认为是受到琉特琴家的影响。琉特琴作为宫廷音乐的伴奏乐器流行于17世纪上半页的法国,18世纪初逐渐被古钢琴所取代。而琉特琴家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富有象征意义的标题,显然库普兰延用了这种方法,他在《古钢琴曲集第一卷》的序言中说 :“当我创作所有这些乐曲时,心中都有一个题目,这是在当时情况下指示我的。” [1]
  二、创新音型的使用和作品结构的发展
  库普兰在他的书中罗列了20余中装饰音的名称和演奏手法,这也是受到了琉特琴的影响。琉特琴家戈蒂埃(1597—1672,法国作曲家、琉特琴演奏家)、格尔托(1602—1672,法国琉特琴演奏家)和穆特(1626—1710,法国琉特琴演奏家),曾为宫廷音乐创作琉特琴曲,其中对装饰音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库普兰也指出类似的要求,并在他的《古钢琴演奏艺术》中详细解释了各种装饰音的难点以及各个击破的练习方法。同时我认为17世纪洛可可风格的盛行也促进了库普兰对装饰音的使用。洛可可风格原本是建筑和装饰艺术中一种线条复杂,富丽堂皇的风格,后对巴洛克音乐产生影响,将巴洛克艺术的奢华逐渐改为一种精致灵活的风格。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中丰富的装饰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库普兰作为洛可可风格的代表人物自然吸收了该艺术风格的创作特点。
  除了装饰音的使用,库普兰还善于运用所谓的表现型音型。这种音型的使用源自于库普兰写实的音乐风格,他多部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而表现型音型便是他描绘现实性音乐的重要工具。比如他在作品《芦苇》当中使用连续低音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芦苇随风摆动的姿态,而同样是对于摆动的描绘,在作品《飘动的彩带》中又使用了带有前倚音的三十二分音符。足以看出库普兰对音型的创新以及运用的灵活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库普兰除了将创新音型运用在自己的音乐当中,还将17世纪之前普遍采用的二部曲式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二部曲式是一种传统的曲式结构,分为AB两段,追求音乐的平衡感,两段并列,形成某种呼应,是一种规整的曲式结构,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乐的发展,也使得音乐稍显枯燥和乏味。库普兰在二部结构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在《小淘气》等作品中,他先将规整的对称性打破,对B段进行裁剪,再将A段的首句缝补在裁剪的B段后面,由此形成首尾呼应的效果,既不破坏作品的完整性,有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   除了对二段结构的创新,库普兰还对变奏和回旋曲式进行了丰富的理解和运用。回旋曲式出现于16世纪末的小提琴作品当中,库普兰是第一位将其运用于钢琴写作和演奏当中的艺术家,在《宠妃》等作品中都运用了这种曲式。而变奏曲在库普兰的作品中出现的并不多,但足以体现他敢于创新和追求创新的个人风格。如在作品《双重生活者》中基于“固定低音”的进行将第二段进行变奏,充分体现了题目中的“双重”,同时也体现了库普兰对曲式创新的灵活性。
  三、组曲的重新定义
  17世纪之前,组曲是主要的钢琴创作形式,但当时的“组曲”与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组曲有着很大的区别。组曲中的曲子风格和曲目
  数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任意两首以上的曲目组合起来,都被作曲家称为组曲。而随着库普兰音乐的发展,他将传统的组曲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他认为4首以上,10首以内的曲目集合才能称之为组曲,并且曲目应为相近的风格和具有一致的主题。为了区别于传统的组曲,库普兰甚至發明了Order一词来代指自己的组曲,而没有沿用Suite一词。通过这些规定和革新,库普兰使组曲更加名副其实,朝着规范性的方向发展。
  四、与意大利音乐的交融
  在库普兰生活的时代,意大利的音乐是较为领先的,巴赫和亨德尔都热衷于学习意大利的音乐,意大利音乐在和声,题材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当时,意大利音乐进入法国文化和法国人的视野中时,但凡是“意大利”的,都更能得到法国听众的垂青。但库普兰准备将法国音乐和意大利音乐结合发展时,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有一部分人认为两种音乐风格是各自独立的,他们不能相信库普兰可以将两者完美结合而不损伤其中任何一种风格的特点和优势。甚至有人说库普兰是“一个迷恋意大利的仆人”。而库普兰创作的第一首三重协奏曲则给这些责备以完美的反击。在作品中他采用了意大利奏鸣曲的框架,增加运用推动模进来丰富音乐,但与此同时
  他保持了法兰西音乐中自然流畅的旋律和朴实但富有表现力的和声,避免了意大利艺术风格中的炫技性。足以看出库普兰优秀的音乐才能以及集聚灵活性的思考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库普兰作为18世纪法国出色的艺术家,他的音乐极富想象力,神采奕奕却不失现实性,对法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而他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音乐世家的家庭环境和上流社会的成长环境之外,与他自身的音乐感悟能力和聪明的头脑有着直接的联系。尽管当代社会中,库普兰的作品并不如他同时期的大师那样常常被搬上舞台,但他的才华和艺术造诣是不可否认的,也是不会被泯灭的。
  参考文献:
  [1](美)亚瑟·约瑟夫著,田琰、叶凯译.美化你的声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随着国防生依托培养工作的深入,国防生党员数量与日俱增。通过相关依托培养高校国防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分析,积极探析国防生党员教育有效途径,提高国防生党建工作实效。
12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和移民办联合举行“保障改善民生”新闻发布会,介绍接下来我省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思路办法和政
[提 要]随着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展开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全面从严治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科学的党员队伍培养教育体系,培育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分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内容和方法  [作者简介]宫毅(198
都昌县西源乡南邹村位于鄱阳湖北岸腹地,地理位置偏避,交通十分不便,全村男丁都姓邹,世代以传统农业为生,人均耕地不足0.3亩,是“十二五”、“十三五”贫困村,被上级部门定为2016年度
4月22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在赣州主持召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他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
近十几年来,各高校针对机能实验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实验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验证性、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体系,恰当应用讲
2016年,农业部、财政部首次选择浙江、福建、湖南3个省开展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除继续在浙江、福建、湖南开展试点外,增加山西、辽
记者从2月5日召开的海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减少9.57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度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减贫目标任务。今年海南省将继续全面推进60个贫困村整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乃至今后
摘要:鲜少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书提及沈秉廉及其所编写的《复兴音乐教科书》,但是该教科书在20世纪30年代对普通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推动不容忽视。本文从研究沈秉廉生平以及《复兴音乐教科书》编写依据出发,将教科书的内容全面整合梳理,最终探寻出沈秉廉在普通音乐教育方面所秉持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复兴音乐教科书》;沈秉廉;音乐教育观  一、沈秉廉生平及《复兴音乐教科书》  沈秉廉(1900—1957),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