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政府避责行为的生成因素及治理

来源 :东南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避责行为,表现为信息传递迟滞、信息披露不及时、决策执行不力、侥幸心理与痕迹主义等.委托代理下的央地关系、高强度问责压力下的安全需求、风险不确定性、公众舆论压力下的消极倾向与激励机制的缺位,导致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地方政府避责行为的形成.因此,需要强化政府内部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落实问责机制,优化信息传递与披露机制,并建立非常态化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以有效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地方政府的避责行为,推动国家与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其他文献
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被赋予新的历史坐标.文化被纳入国家宏观战略、社会发展规律、生活要素构成等多个面向的考察,体现了新思想所包蕴的全局视野、系统观念和风险意识,需要以文化政治视角阐发文化价值新内涵.与文化价值相对应的文化功能,在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体现民族深层精神追求、促进文化基因传承转化和民族文化世界意义呈现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时代意蕴.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再造具有更高的标准与尺度.推动传统美学精神的深层转化,确立中西文化双重视野,营造健康的文化批评氛围,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推动文明古国当代新生,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文化嵌入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具有思想延续性、现实紧迫性和技术可行性,是统合中国传统共同体思想、人民本位治理理念和柔性社会治理技术的内在要求.通过文化对共同体的有机嵌入,构建以价值嵌入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价值认同、以行动嵌入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序参与、以工具嵌入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权责清晰的整体理论逻辑.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地域文化时代内涵、健全微观文化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有序衔接等方面提出实践路径.
目前,我国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讼诉的主体仅有检察机关.单一提起主体带来案件线索发现存在障碍、环境公众参与机制不畅、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建议拓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起主体范围至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诉前应优先行使环境参与权利,穷尽行政程序救济,以便行政机关自纠.各提起主体的先后顺位依次应为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系统是由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区域带动、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五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有现实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厦门、泉州等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宁德、龙岩、漳州等市.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高水平低协调发展状态,泉州台商投资区、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低水平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