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手风琴专业的发展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6415383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手风琴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士的关注,如何能融入大众,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手风琴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手风琴 音乐教育 课程开设
  近几年来,手风琴已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大众熟悉这个乐器,几乎所有人提及它都会想到红色年代的经典曲目。而今天的手风琴发展早已和国际接轨,过去的传统键盘琴逐渐由自由低音键钮琴或流行琴替代,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俄罗斯民族原创或改编作品、阿根廷探戈音乐、爵士乐等等多种体裁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由手风琴来演奏,展现出音乐的丰富色彩。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和《孔雀》里,唯一出现的乐器就是手风琴,大众对手风琴的认识多半停留在“山楂树”、“三套车”等苏联歌曲红遍中国的年代。这多少又让习琴多年的人们感到尴尬,毕竟现在的手风琴绝不仅拘于此。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欧洲,它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现代乐器。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代表芬兰演出最高水准的手风琴演奏-----芬兰小伙奇摩·波宏那和中国女孩林笛用手风琴和琵琶共同表演了他们创作的名为《比遥远更远》的演奏曲。奇摩·波宏那认为他的音乐“根源来自于芬兰的传统音乐和阿根廷的探戈,但又加上许多创新元素,他与众多各种风格的音乐家合作,创作涉及范围广,从摇滚古典先锋到即兴等,尤其是在音乐中添加的前卫实验的音乐效果,比如一些手风琴的样曲和来自手风琴的噪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崭新的表现力更丰富的手风琴音乐,并配合音效和灯光效果,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谈及国外的手风琴演奏家,就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即中国音乐院校培养人才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音乐专业几乎每年都在扩招,可是,传统的就业市场(绝大多数音乐专业人才培养针对全国基础教育)却在急剧萎缩。在音乐专业领域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社会民生问题。然而,我国目前一方面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有着巨大就业潜力的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却严重滞后,还要靠大量的音乐制品的版权引进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音乐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这是目前我国音乐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同时面临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人才培养要注意综合平衡性发展,音乐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层在学生步入社会前,有责任引导学生紧密关注社会,可以联手市场主动给学生创作条件,比如商演可以帮助学生参与演出,增加舞台经验,而越来越多的演出合作让我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商演中和弦乐、打击乐、管乐、其他现代乐器的合作,不仅是对演奏者演奏经验的积累,更是为演出形式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音乐院校不仅需要开设重奏、室内乐课程,还要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演出平台,使得学生从演出中积攒经验。
  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虽然主要靠自学,但基于中国音乐教育的自身状况: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并没有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甚至专业的音乐教育,所以即便在进入音乐院校后还是很吃力,即使想自学也会荆棘满地甚至迷茫、无从下手。对于手风琴学生,应该开设诸如配器、复调以及现代音乐欣赏这一类课程,在校学习期间,手风琴专业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如果连复调基础都不太明白,那就只是在机械地拉奏乐谱,即使触碰到一些文字赏析,也只是浅尝辄止,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手风琴演奏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也不利于手风琴整个创作领域的发展。再说配器课程,今天的伴奏虽然很少用到手风琴,但手风琴毕竟是个色彩丰富的乐器,这一点还是少有乐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但许多高校课程里少了这门重要的课程,以至用乐队思维去演奏变成一句空话,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不同,如果仅凭学生的感觉和手风琴教师的经验去论谈变音器的使用和音色的想象,是不具说服力的。配器课程虽有难度,却是有可能潜移默化转化成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即使不能立竿见影,这些知识对于那些有天赋的学生是极有实质性帮助的,对于天资一般的学生也是有极大启发的。提及这里,就难免不提到俄罗斯手风琴专业教育,很多专业演奏者们都可以自己改编作曲,而这个能力是我们很多人都欠缺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比赛鼓励新作品的创作,我们也看到诸如谭佳亮、许笑男一些青年演奏家不仅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高水平演奏,还能欣喜地听到他们自己创作的乐曲。从演奏到改编再到创作,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参与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可听性强的好作品展现在大众面前。
  这是个提倡文化创意的大舞台,也是个讲求团队合作的社会,我们要紧密关注当下音乐艺术发展趋向,把握机会,尽可能多的参与实践,又要打开思路,勇于突破传统,多方位学习。只有这样,手风琴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表现及审美体验两个方面的分析阐述来探讨蕴含在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观念。主要通过对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旋律,节奏,音色的论述来解读审美观念的体现;通过对在教学过程和表演过程中的审美体验的解读来说明作为主体的演唱者所需要的情感体验和美学思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审美表现 审美体验 美学意蕴 审美观念  唱歌,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出现。最早的唱歌以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逐渐加上
出道8年,累积6张专辑2张EP的A-Lin于6月14日站上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举办个人首场售票音乐会。这是A-Lin出道8年以来,首次在上海举办的个人首场售票音乐会,当天晚上在上海爆发登场。从出道以来,A-Lin累积许多脍炙人口的畅销歌曲,也入围过4次金曲奖女演唱,不论是任何曲风抒情、摇滚、舞曲、R & B,A-Lin都能将不同曲风的歌曲诠释得淋漓尽致感动人心,而从2011年的“仲夏-梦演唱会”、“
云南少数民族地处边疆,丰富的地理生态环境,加上拥有众多的族源族系、语言语系和复杂的原生社会形态所构成的内涵深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他们相互关联而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
通过这篇文章浅谈“超女”带来的文化市场化现象,分析其对社会审美倾向的影响以及民族音乐在此节目中的新型呈现,同时探讨这一社会文化的贬褒和民族音乐市场化的发展走向。
摘要: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歌唱的形式。是运用歌唱语言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的歌声,通过歌词的高度凝练来表现语意加之情感化的旋律音调,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因此,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歌唱家通过唱歌表达自己内心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本文中,笔者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音乐方面的声乐教学的音乐教师,对于当今声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时情感表发严重缺失的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精神财富,而有关民族音乐教育的机构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桥梁,然而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和现今风靡的教学改革与当前中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要求不相适应,这种已有的现状是不利于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的。所以说,及时思考现今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师资力量,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音乐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 教育缺陷 诊
第八届中国-宜春“月亮文化节”系列群众文化“姹紫嫣红总是春-北岸新天地歌舞晚会”及“北岸群英汇-中韩盛典”中韩明星演唱会分别将于9月13日、9月14日在江西宜春体育馆举行,其中中韩盛典更是汇聚中韩两国人气歌手和当红明星,台湾舞后蔡依林、阿里郎组合队长金泽男、韩国性感歌手4minute金泫雅、韩流始祖H.O.T李在元、中国最强音金贵晟、偶像男团0086等众多艺人都将出席盛典。  据悉,由张武泓作词、
摘要: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正在逐步进行之中。集体课作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为高校钢琴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式。对于当前高校中该课程的改革,本文从产生的来源与执行原则出发,深入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于改革的思路进行了探究与总结性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音乐教学 集体课 钢琴教学  钢琴教学作为一门结合了弹奏技术与音乐艺术的音乐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