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薇薇说:“我自己觉得我就是睡眠不好,所以才不能去上学的。”
谁都会有失眠的时候,但这绝不是一个学生长期不能上学的客观原因。所以,要想帮助薇薇走进校园,首先要帮助她突破这道自设的心理障碍。于是我说:“如果能验证你的睡眠没有问题,你可以上学去吗?”把这个问题留给薇薇,实际上是留给薇薇一个心灵自我突破的机会。
薇薇为什么会纠缠于睡眠问题呢?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重读高三的女孩,本该为高考做准备,却因心理原因不敢走进校园,内心十分纠结。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少一些煎熬,潜意识里启动了“合理化作用”这个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免除精神上的苦恼。
心理解析:软弱的心灵与逃避的行为
在和薇薇父母的交谈中,我向他们叙述了薇薇存在的问题,并问道:“两位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薇薇的母亲说:“都怪我们平时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从小到大就没受过一点苦……”
我接过来说:“就像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对吗?”
薇薇的父亲说:“是的,就像温室里长大的花朵,一点风雨都没有经历过,太脆弱了。”

薇薇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非智力因素培养不够。具体说来就是,由于父母的溺爱,导致她的性格软弱,意志力薄弱,因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寻找所谓的理由给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从而形成了消极逃避的反应模式。这也是薇薇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根源。
薇薇这样的问题潜藏着很大的隐患,如果不及时救治,让薇薇继续做温室里的花朵,以后很可能会出现社会功能丧失的情况:不仅不能走进校门,甚至很可能不能走出家门,不能面对现实生活。
心理对策:不再做温室里的花朵
所幸的是,第一次咨询后,薇薇已经能够走进校园了。她内心自救的力量已经重新萌生,开始尝试面对困难,尝试自救。
在后续的咨询会话中,薇薇不再提起睡眠问题,而是直接诉说自己上学后的种种困扰。这表明,薇薇开始直面自己的学校恐怖症,开始坦然承认自己长期不去上学是一种逃避行为,只是还没有深刻领悟到这样的逃避行为继续下去会带来的后果。因而,虽然想到了自救,但行动还不够。为此,我们谈到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并就跨越心灵阵痛的艰难进行了讨论。薇薇意识到心灵的成长逃不掉心灵阵痛,自己能否重归校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跨越心灵的阵痛。
每一个跨越学校恐怖症的案例,都离不开心理咨询的持续合作过程,但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当事人和整个家庭的顽强自救。为此,我和薇薇的父母取得了共识:父母要学会放手,不再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孩子要学会自救,不再躲在家庭的温室里逃避现实生活。
一段时间过后,薇薇在自己和父母的努力下,成功走进了校园,适应了学校生活。薇薇重新走进校园是幸运的,因为她的问题拖延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想呼吁所有父母,不要等孩子不能上学了才意识到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应该在孩子心理问题刚刚露出端倪时,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