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曾瑜一、近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饱受凌辱的时代,形势迫使中国吸收先进文明。直到本世纪,中国人才开始用比较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重新研究自己的古史,但最初尚无断代史的概念。中国古史绵长,史料丰富,非任何个人所能贯通,因而很...
其他文献
刘家和著《古代中国与世界》徐松巍刘家和著《古代中国与世界》虽以论文的形式结集,但内容极丰富,融中外古史为一炉,纵横捭阖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史之间,钩沉稽疑,新义迭出。英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中曾说:“如果不能从...
施琅进军澎湖几个问题的考订施伟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渡海东征,进攻澎湖取得胜利,接着又趁有利之机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使台湾不战而下,实现了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可以说,澎湖大捷为施琅开展富有成效的招抚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
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认为现代考古学虽日益发展为利用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而且在研究范围上渗入自然科学领域,但其主要与终极目的既仍在于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则以学科分类角度仍宜归入广义历史学中;并通过讨论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夏史与夏文化的探索等问题,说明中国原史、历史考古学与利用文献进行研究的狭义历史学间不应人为地相互封闭,而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结合点;同时对于中国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间长时间存在的隔阂状态形成的原因与近年来二者交融深化的趋势做了评述,并论及今
李伯重的新著《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从明清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实情”出发,探讨江南早期工业化问题,对引起争议的“英国模式”、“江南道路”、“资本主义萌芽”、“过密化”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李著的创新,并不在于引进新方法或刻意去标新立异,而主要是研究视角的调整与思维方式的更新,或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经典理论的再认识。这对于我们如何更加重视自身历史经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性,建立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典范,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性。
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相同,自然环境的历史变化也表现出值得重视的动态特征。20世纪的生态史学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是许多认识仍然是初步的。在20世纪新的史学格局中,生态史学将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将为生态史学的发展创造条件。新世纪中国生态史学可以预期的发展,将有益于史学的总体性的进步,也可以为人类在新的生态形势下生态意识和生态对策的科学化,开掘有益的文化资源,准备必要的文化条件。
新的起点: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学林甘泉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20周年的时候,大家都很关心社科院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下一个世纪。史学片各单位和院科研局的几位同志,回顾了新时期历史学(含考古学)的发展,并对今后...
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吴景平外债问题,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业已出版的有关著作中,无论是带通史性质的《中国近代史》①、《中华民国史》(多卷本)②,还是有关经济、财政、外交、社会等专史类著作,对外债问题均有专门的...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韩〕金希教20世纪初,以义和团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为代表的清末民众运动,反映了中国政治格局的一些显著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众社会和民众民族主义,是民众的反抗扼制了列强的殖民化过程。一近代民众社会...
民国时期的佛学与科学思潮李少兵清末民初,科学思想作为一种救亡图强的工具性观念已经传入中国,但直到新文化运动发生,经过陈独秀、蔡元培等人的深入阐释和大力宣传,其影响才迅速扩大,很快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人们由此始知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研究自然物质、自然现象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