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本论》中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批判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建立在否定马克思危机理论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质疑马克思危机理论具有完整性的观点,实质上是把马克思在某个阶段的观点或结论当作最终的答案.1857年马克思计划将危机放在《世界市场》中专门地、集中地论述,是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前的预设,而非其结果;《资本论》在内容上突破了马克思1862年“六册计划”中《资本一般》的范围,危机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论述在《资本论》中展开;信用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但它既不能创造危机的可能性,也不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关系一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生产过程五个环节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危机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其开放性并不矛盾.
其他文献
宏观调控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宏观调控形成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结合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属性和一般市场经济治理方式方法,具有二重性。在实践过程中,我国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代表的宏观调控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于美国范式的中国宏观调控范式,即“一元调控主体+集中决策机制+多元调控目标+综合调控手段”。中国宏观调控范式的确立可以相应化解许多认识上和行动中的困惑和误解,只有在其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当前,需要通过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党政分工、上下信息沟通双向流动、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