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苟且的一生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报社做记者时带过很多实习生,现在大多连模样都忘了,只有一个姑娘印象非常深刻。她是香港人,大三暑假来交流实习。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好,我给你带了棒棒糖。”我先让她看了一天报纸,晚上问她感受,她说有些标题跟香港报纸的风格不一样,然后给我举了几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第二天写了稿子,就让她取标题。她苦思冥想很久,饭也不吃,一下取了二十几个。
  后来我让她试着写稿,她每次都特认真,两百字的稿子要查几十份资料。不过有时还是不过关,我得全部推翻重写。她也不难过,会反复看我的版本,总结经验,很谦虚礼貌地问我她的问题在哪里。
  平时同事们在办公室聊天,别的实习生都是默默旁听,只有她,会很努力也很恰当地加入,讲她的见闻和想法,她说话很好玩,常常引起笑声一片。有一次我俩去找主任汇报工作,她走前面,到了门口,忽然缩回来,我问怎么了,她吐吐舌头说:“我看见主任正在聚精会神打喷嚏,我爸说不能打扰别人打喷嚏。”她实习了一个多月,是唯一一个离开时已经能独立写稿的实习生,唯一一个让三位主任都记住的实习生,唯一一个我舍不得放走的实习生。我至今认为,这姑娘无论在什么单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会深受欢迎。



  为什么?因为这是个认真的姑娘啊!所以,当你在课堂上睡觉,在走廊上无视老师,在为没交作业却没被老师追究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完成作业,认真地跟老师打招呼,这些行为意味着什么。
  其实,当你认真地做作业,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喊老师好的时候,你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认真對待你的学生身份,认真对待你的学习生活的态度。认真的人,是自带闪光效果的。因为认真会带来专注,而专注,意味着自律和毅力,自律和毅力又往往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很少有人会想到,当你在走廊上甜甜地喊一声老师好的时候,老师眼中看到的,不是一个恭敬的学生,而是一个未来的可造之材。
  因为态度决定命运。这道理,就跟“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样。前段时间有个妈妈找我聊天。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
  这个妈妈急得上火,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他就赌气不上班了。而且他在走廊里见了领导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她说:“我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呢?”
  当你离开学校,卸下学生的身份之时,能最快拿出来展现于人前并获得认可的能力,就是认真的态度了。进入社会之后,很多人因为态度不端正,付出太大的代价。如果你在小事上习惯了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也将一事无成。
其他文献
心理学家指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激发、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地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
母亲,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歌咏对象.从《诗经》中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到《小儿语》中的“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再到“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在诗歌中,
期刊
每次搬家rn都留下了“较量”中结成的友谊rn1950年的4月份,因为父亲被派到中央美术学院任职,我们家再次搬家,这回住进了美院宿舍——大雅宝胡同甲2号.rn之后,我们又因各种原
期刊
大雅宝既是一个艺界人才的聚集地,也是人才培养地,在这里成长的孩子们有不少在以后的人生中都选择了艺术这条路.rn李可染之子李小可、李苦禅之子李燕、黄永玉之子黄黑蛮就是
期刊
摘 要:试图从人本主义视角,探析语文体验式学习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 语文体验式学习 基本策略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教育应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需求,发扬自主学习和主动创新的精神;反对学校课程脱离价值观,主张课程改革,实施意义学习和经验学习;反对单纯灌输知识,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主张将情智教育融为一
雪夜围炉读书,是一种诗意生活。不过,读书不一定雪夜,也未必在雪夜。雪天也可。  下雪天,书城闲逛最是惬意。天冷,服务员躲到了一边,看不到他们刀子般的目光,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翻阅,喜欢的,感兴趣的,看一看,有启发的,偷偷用手机拍下。没有喜欢的放到一边。  翻得兴起。“啪!”门帘掀开,冷风直灌,一年轻人,直冲服务员问,有没有,王羲之诗词的书?服务员一愣。弱弱地说,王羲之诗词的书似乎没有。接着又补充,王羲
期刊
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
我住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时,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我担任美院副院长的后期,大概是1985年到1990年以后,我住的那间房以前是周令钊夫妇住的,再以前是陈沛、张仃、王朝闻等住过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篇文章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浇灌
某天晚上,有一个女孩在网上和我谈起七年前校园暴力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事。她问我,这种情况算不算应激性创伤后遗症,如果是要多久才能治好?我告诉她,我没办法给她答案。她说她去了好多城市见了好多医生,也因此休学转学耽误了高考,但七年了,内心的创伤依然不能平复。  她只是简短地找我聊了一下,并没有最终咨询,所以我对她曾经的治疗过程不太了解。但通过她简单的倾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她到现在最关注的点,其实并不在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