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丁香组织培养研究的探讨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丁香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培养方法进行了阐述,讨论了建立有效的丁香离体培养系统的意义,以供参考。
  【关键词】丁香;组织培养;问题;建议
  1 丁香属植物的繁殖研究
  本属植物的繁殖方法很多,有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由于其重要的观赏性,其组织培养技术作为当今大量扩繁的一种生物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繁殖、保存和培育丁香新品种。有人对欧丁香(S.vulgaris)进行过组培研究,并在茎尖培养中获得成功;李容群等人研究了丁香杂交的组织培养;刘建斌等对紫丁香的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腋芽萌生、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小叶丁香的繁殖方法包括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等,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2 丁香属植物的器官培养
  器官发生途径包括直接器官发生和间接器官发生两种, 一般要经过不定芽的增殖、伸长和生根三步。丁香的器官培养包括离体的茎尖、茎段、叶片、根、种子等器官的无菌培养,以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是丁香组织培养中的主要方面。
  直接器官发生是指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直接从外植体上诱导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再生的植株,其遗传稳定性较好,但是有关丁香直接器官发生的报道甚少。间接器官发生是先从外植体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再诱导不定芽或不定根的过程。外植体的不同部位诱导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形成的不同细胞系也有所不同。小叶丁香(Syringa pubescens Turcz.),将消毒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放入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PGR),并经过灭菌的培养基表面,置于培养箱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在添加有1.0 mg.L-1 KT和1.0 mg.L-1 NAA的LS培养基上,嫩叶有浅绿色愈伤组织,呈块状,较松散,触之易碎;而用幼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则相对较硬并有较深的绿色,含水量较低。 2.1 茎尖的组织培养
  腋芽生枝途径是指利用茎尖、腋芽或其分生组织培养而直接获得1 株或1 丛试管苗的增殖方法。丁香茎尖组织培养是建立组织培养程序中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有关研究以紫丁香的根颈部萌生枝条为材料,取其茎尖接种到4种不同的培养基中(MS 6-BA 1.0mg.L-1、MS 6-BA 1.0mg.L-1 NAA 0.1mg.L-1、MS 6-BA 0.5mg.L-1 IAA 0.2mg.L-1、MS 6-BA 2.5mg.L-1 NAA 0.1mg.L-1),14d后,茎尖的基部截断处生出许多愈伤组织。腋芽增殖效率比较低,但是得到的植株却有两个优点,即遗传性状比较稳定、自发变异频率很低,且再生所需要的时间短、植株健壮、适应性强、移栽成活率高。
  2.2 茎段的离体培养
  紫丁香(Syringa oblata)根颈部萌生枝,除去其顶端幼嫩部分和下部木质化较强的部分,只保留靠近顶端的茎段,接种到培养基MS 6-BA0.5mg.L-1 IAA0.2mg.L-1中,腋芽增殖数和试管苗长势均较佳。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 Diels)又名四季丁香,以当年萌蘖条上部幼嫩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WPM 6-BA1.0mg.L-1 (单位下同) IBA0.1,平均每个茎段长出 10~15 个芽,出芽率在 90%以上。增殖培养基用MS 6-BA1.0 IAA0.1,壮苗培养基为MS 6-BA1.0 IAA0.2,生根培养基则用1/2MS NAA0.1,30d时,生根率达 100%。
  2.3 胚的离体培养
  丁香幼胚培养的最佳胚龄为50~60d,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onnier,其次为MS和L,在培养时必须严格把握好培养时期,以求最高的萌发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提高幼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浓度以BA 0.01 mg·L-1为好,生长素以NAA 0.01 mg·L-1为佳;对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var.mandshurica)的无性繁殖研究以暴马丁香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5mg.L-1(单位下同) IBA 0.05-0.5,每个外植体上即形成5~6株无菌小苗;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5 IBA 0.1,继代3次后,增殖能力并没有下降;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1,生根率达100%。
  3 悬浮细胞培养
  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发现培养细胞中含有各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如药用成分、饮料、色素、香精等,其中有些是微生物或人工不能合成的,因此,可用大规模细胞培养来生产这些有用产物,使大田农业生产走向工厂化生产。选择小叶丁香(Syringa pubescens Turcz.)的叶、茎、芽为外植体,在MS和LS等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培养,并在继代3次以后转入悬浮细胞培养,测定悬浮培养的细胞生长周期,首次建立了小叶丁香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
  丁香的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立有效的丁香离体培养系统不仅对该优良品系无性繁殖有意义,而且也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丁香的组织培养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入研究:研究体细胞胚的诱导及人工种子的制作;探索原生质体培养与杂交技术;利用组织培养与诱变处理筛选各种不同抗性材料;研究高频遗传转化技术。
  我们应重视丁香组织培养的基础研究,不断完善丁香组织的培养技术,充分发挥其在生理、遗传、细胞等研究中的基础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350.
  [2]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3]李容辉,臧淑英,张治明.丁香杂交胚离体培养研究[J].园艺学报,1992,19(2):187-188
  [4]刘华英,沈海龙.暴马丁香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51
  [5]刘建斌,赵祥云,王俊娟,李月华,邵文风.紫丁香的组织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4(4):42-45.
  [6]吴鸣建.小叶丁香的悬浮细胞培养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5(3):22-25.
  [7]谭文澄,戴策刚.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焦艳红,1978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林业科技,林业技术等
其他文献
为加快京津冀地区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区域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切实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日前三省市植保部门在北京市延庆区召开京津冀三地生物天敌应用与防控技术应用现场观摩及交流会,决定将开展天敌生物防控技术对接与合作,共同为首都“菜篮子”撑起绿色“保护伞”。  天敌昆虫产品是天然的“杀虫高手”,可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对推进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十分有益。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植保站了解到,近年来,北
生产实践证明,在种植魔芋的地表覆盖一层农作物秸秆、树叶、干草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土壤温度与湿度,保持地温适宜、墒情适中,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抑制田间杂草滋生,减轻魔芋病害,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防病增产措施。  其具体方法为:在魔芋种植后,就地取材在地表覆盖一层麦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或者林间枯枝落叶、风干的野草等,厚度以5~10厘米为宜。一般阴湿、温度低的地块应盖薄一些,温度高、光
目前,鸡放养碰到的最大问题是放养场地植被因不堪鸡运动和采食重负被完全破坏,采食天然的青绿植物成为鸡的奢望,同时鸡不断运动给场地消毒也带来困难,因此,瑞安市山地家禽实验场课题组通过科学设计,研究了一种切合实际的轮牧方式,我们称之为“递增三级轮牧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场地划分  递增三级轮牧模式,即将放牧场地以鸡栏舍为中心(圆心)按半径长度三等分,靠近鸡舍的为一级放牧场地(内部再分成两个小区
【摘 要】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食和消耗精饲料少等特点。夏季是饲养肉用雏鹅的黄金季节。笔者根据雏鹅的生理特征和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十一条夏季养鹅注意事项,本文将详细叙述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养鹅;夏季养鹅;注意事项  炎热的盛夏季节,是饲养肉用雏鹅的黄金时段。但是,高温高热的酷暑环境,容易使鹅舍内的粪便发酵、病原微生物繁殖,诱发疾病,影响鹅群的健康生长。如何抓住盛夏的良好
一、品种主要性状  宝椒12 号是陕西省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2 年利用簇生辣椒雄性不育系124 -1-5A 作母本,簇生辣椒08-30-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线辣椒杂交新品种,既可打浆、鲜食,又可干制、加工,属干鲜两用型品种。  株高85厘米,株幅58厘米;根为须根系,主根深度25~30厘米,侧根发达,根幅32厘米左右,根系白色。茎秆绿色,主茎粗1~4厘米。单叶互生,卵状披针
【摘 要】近几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工作,把建设生态园林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但是园林植物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所以要建设生态园林,就必须加大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实行可持續控制。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1 病虫害防治现状  通过对南阳市的道路、
三、果树和园林树木的芽变选种  植物芽顶端的细胞都处于不断分裂的活跃状态。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物理因素例如各种辐射的射线,自然界的雷电、磁场、温度的突变或化学物质如植物激素的影响,都能引起细胞染色体的变异,特别是在枝条芽顶端正在迅速分裂的细胞中。这种引起的遗传变异叫芽变,芽变后生长成枝条称为枝变。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把优良的变异保留下来,这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芽变选种。下面以苹果、柑橘、冬枣和彩叶
东台市地处苏北沿海,是小麦赤霉病常发区,2003年、2010年、2012年、2014年该病均为重发,尤其是2012年特大流行,成为近二十年来发病程度最重的年份,小麦产量损失极大。本文就近年来该病在东台的发生及其防控对策进行探讨。  一、病害发生概况  1. 发生频率高 小麦赤霉病在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大流行频率不断增加,1971~2014年在东台市中等流行3年、偏重流行4年、大流行9年,中等以上流行概
近二十多年来,长江流域很多高山地区和丘陵地区的树木生长过旺、过于密集,虽然大幅度绿化美化了荒山,但也给森林防火带来严重隐患。在树木过于密集的高山地区和丘陵地区合理间伐树木用于栽培黑木耳,既可提高经济收益,又可有效控制森林火灾。  一、耳场选择  黑木耳的栽培基地称为耳场。要选择适合栽培黑木耳的不含芳香类物质的阔叶树木资源丰富的地域建耳场;另外,有较多需要淘汰的适合栽培黑木耳的不含芳香类物质的经济阔
【摘 要】本文根据近几年阜宁县早春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应用实践,系统介绍了播种育苗、选地搭棚、整地施肥、铺设管带、铺膜定植、水肥耦合、病虫防治、适时采收等技术流程。  【关键词】苏中地区;早春大棚西瓜;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  苏中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冬春季和初夏很长时期降水量并不大,大棚西瓜栽培生产中需要采用泵吸供水灌溉。同时大棚西瓜人工塘施追肥操作繁瑣,劳动力成本很高。近年来,我县推广应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