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得到了普及。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是互相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出发,善于利用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协作精神、良好的网络道德,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应用,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使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丰富的知识。
  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德育教育是互相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出发,善于利用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自然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学习习惯、协作精神、网络道德、爱国热情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一、重视常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最好时期,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爱护电脑教学设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脑设备及遵守电脑室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进入电脑室就会异常兴奋,还没有要求开机的时候,就动手先开着电脑,或者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利用电脑打开喜欢的程序玩起来。再有就是当下课铃响后,桌面上的鼠标、键盘等物品没有摆好,电脑主机也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关闭,学生就急着离开电脑室。
  这些问题常常让信息技术教师非常头疼,因此,重视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有必要。每学年开学第一课,教师让学生学习电脑室管理制度和设备使用规范,让学生明白电脑室的设备是全校师生共用的设备,机房管理员按照课程表先后借给每个班级使用,机房管理员为了每班能够顺利地上好电脑课而做了很多的准备,轮到本班使用时,更要好好爱护这些设备,按照设备的规范流程使用,每次用完之后,要恢复原样归还给学校,不能影响下一个班级的使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分组管理,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设小组长负责监督管理自己的小组,负责检查监督组员的行为规范,同时建立奖罚机制,对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表扬、加分,对表现不好的要教育、扣分,通过重视常规的教育管理,学生通常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电脑室保持干净整洁。
  二、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协作竞争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的重要特征,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有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协作的机会,让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為共同的目标努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任务式驱动教学模式,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电子报刊制作时,电子报刊设计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如整体结构、文字处理、图片图形处理、色彩搭配处理等,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主题的电子报刊,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作品。因为每个学生对电子报刊所需的各种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相同,各有所长,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创作,并把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共同完成这个电子报刊的任务。当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小组成员分头行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加工资料、编辑资料……学生各自行动,又通力合作,一起讨论,一起研究,最后制作出一份份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取长补短,团结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各尽其能,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体会到合作的好处与快乐,收获良多。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网络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信息交互方便、及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小学生对网络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利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收集信息、交换信息……学生通过互联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促进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
  互联网信息是开放式的,内容信息种类繁多,既含有很多有益的信息,也夹杂着不少不良信息。小学生自控能力与自我鉴别能力弱,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这些有害的信息就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危害,并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学习如何上网浏览、文件下载、收发邮件等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互联网是全世界许许多多的电脑通过一定的形式组建的网络社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去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同时,让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知道不能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欺骗和侮辱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爱国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现实的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如:在学习计算机发展史和现状时,笔者告诉学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于1958年诞生,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比较慢,起步比较迟,并告诉学生,现在所用的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很多主机的芯片也是美国生产的,让学生看到我国与美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存在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立志为国争光。
  在学习互联网的时候,笔者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让学生知道中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国文字信息处理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还会介绍互联网应用领域的著名人物,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立志成才的决心。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德育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科学、合理地在信息技术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项长期、反复、循序渐进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科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和收集德育素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完成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希华.教师网络德育素养如何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5-01-17(08).
  [2]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2).
  [3]黄鑫.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刍议[J].中华少年,2017(12).
  [4]陈鹏.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J].新课程(下),2011(09).
其他文献
在“三讲”教育中,重温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业绩,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备受鼓舞。从众多有关铁人王进喜的史料中,从弥足珍贵的铁人笔迹中,从反映铁人的音像制品中,我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
本文以贵州海龙屯土司遗址为分析对象,针对其在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项目开发方面的不足,以及景区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与旅游景区打造和旅游形象优化相关的提升设计方案,希望能为景
我叫张挺,今年39岁,是麟游县桑树塬乡广播电视站职工.我于2000年2月离开公职,在本县九成宫镇永安村建起了布尔羊养殖场.经过3年风雨创业,养殖场现有布尔羊存栏86只,其中一代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档案信息化程度可反映一个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
小麦病虫害防治除选用优良的抗性品种,提高播种质量、清除田间杂草等以外,抓好播前的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也十分重要,具体方法如下。1.土壤处理在全蚀病重发区,每亩(1亩=667平
目前在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的同时,煤矿开采难度不断增加,而且也推动了煤矿开采生产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但是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井下的复杂状
期刊
新时期大学课堂中经济法学教学实践改革是为了响应大学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措施。这一举措对于经济法学课程的完善也具有较大的作用,此外,对培养法学人才也有积极意义。本文从
“世界的未来靠的并不是自然科学,而是靠我们人类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联络.”卡尔·罗杰斯的一句话把沟通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项目管理中也不例外,
在全球化经济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增强经济实力、获取高额经济利润的重要手段,大数据技术普及深化程度逐渐加深,其实际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一定积极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师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力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新时期对政工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