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旅游研究中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来源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是人们应对过快生活节奏、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休闲行为之一.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增多、旅游活动范围扩大,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露出来.生态环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分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与规划,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粗放,导致地方一时难以应对大量人口的涌入,自身内部系统受到一系列的干扰,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在危及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也受到了威胁.旅游-环境问题成为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态学理论为旅游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学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旅游活动对植被、动物、水、土壤等具体要素及整体环境的影响.通过收集1990–2020年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相关的旅游文献,梳理生命周期、景观生态学、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生态足迹等生态学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这些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对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缺乏创新.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重视生态理论在旅游领域的理论研究,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并对生态理论在未来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number of tourists and the scope of tourism activities are increas-ing, and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reveal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Some tourist destinations lack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the proper plann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local areas to cope with the influx of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 these destinations, the internal system is perturbed by a series of disturbances, which leads to bad effects on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endang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ocal residents is also threatened. Consequently, the issues between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research.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literature related to ecological theories since 1990 to 2020,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cological theo-ries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is revealed, such as life cycle theory,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carrying capacity theo-ry,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niche theory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This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heories to tourism mainly focuses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basic theories related to it.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is basically absent. 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cological theory in the field of tourism, and combin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prospect of applying ecological theories in future tourism research is discussed.
其他文献
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一些国家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传统知识、独特的资源利用技术、杰出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文化关键种作为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的重要物种,可以作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力提升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文化关键种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分析了它们与生物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基
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呈现严重恶化趋势,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是太湖流域水体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过程,不同于以往分开论述三者对水环境的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运用污染足迹模型定量分析了湖州市农业面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磷>氮>有机物;(2)各农业生产类型对水环境的影响排序为: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3)湖州市各区县对水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
近年来,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快速变化趋势,分析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制有助于精准模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情景,进而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探讨了土地利用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机理与应对策略亟待全面揭示.为此,该文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归纳了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未来模拟技术,结果发现:(1)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因素,且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大规模造林实践都依从年降雨量400 mm的阈值,在高于该降水阈值的地区造林.但针对西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造林,无论是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方面都很少涉及.在高海拔地区造林的最高海拔和树种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以及以往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出发,提出高海拔造林要遵从植被地带性分布原则和温度限制原则,指出植树造林要在森林分布区内、气候树线分布的海拔以下的区域才有可行性.
目的:探究糖酵解抑制剂WZB117通过抑制糖酵解和促进线粒体调节的凋亡途径诱导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的凋亡的机制.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胃癌MGC-803细胞用于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将培养的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的胃癌细胞),WZB117组(用20μg/mL的葡萄糖运转蛋白抑制剂处理的胃癌细胞).通过MTS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CCK-8测定细胞活力,TUNEL分析细胞细胞凋亡;通过测定ATP含量检测线粒体功能;通过免疫印迹分析Bcl-2、Bax、caspase-3和Cyt-c蛋白
准确模拟和预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和理论载畜量对于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放牧管理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研究以围栏外草地AGB为基础,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AGB的现存量.但是,牛羊啃食后的草地AGB现存量无法准确评估草地理论载畜量.围栏内草地不受家畜采食影响,其年际变率由环境因子驱动,可视为草地潜在AGB(po-tential AGB,AGBp),更适用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评估.本研究以青藏高原345个围栏内AGB观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气候、土壤和地形数据,利用随机森林
在婴幼儿的喂养中,母乳最有营养又安全,还对新生儿成长至成人的整个过程都有益处。但若婴幼儿母亲身体条件不允许采用母乳喂养,那建议采取配方奶粉喂养。不同配方的奶粉具有不同功效,本文将介绍一种在提供蛋白质方面更安全有效的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期刊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具标志性的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4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483万ha,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423万ha、荒山荒地造林1753万ha、封山育林307万ha,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每年产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17-5p及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82例DLBCL肿瘤组织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对照组)中miR-17-5p及PTEN的表达,统计学分析组问表达差异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问的关系.根据miR-17-5p序列合成miR-17-5p抑制剂和抑制剂对照,并转染至DLBCL细胞系中,MTT细胞增殖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对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Kaplan-
目的:探究丹参酮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30只建立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并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10 g/L、30 g/L丹参酮提取物溶液进行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