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舒同的战友情谊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间宽敞明亮、散发着墨香的居室。
  当年的八路军老战士、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山东籍才子郑芝晨,自1985年从南京军区后勤部正师职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一直居住在这里。
  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听部队的一些老首长说起“郑芝晨同志可是位文武兼备的才子……”所以,我的采访也就从此话题开始。郑老告诉我:“多亏武术与书法——这亦文亦武、文张武弛的结合,使我的身体从少年时代起直至年过古稀都能够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况中。因此,不论是艰难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幸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都能以旺盛地精力与饱满的热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努力奋斗。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入党介绍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建国后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任书记兼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的舒同同志——是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反复叮嘱我——既要练好武术使自己有个强壮的身体以作为革命的本钱,还要学习书法提高文化修养以便将来革命成功之后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郑芝晨老人一面与我交谈,一面站起身来把我引入他的书房。这是一间约1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到处是堆放有序的图书与书画作品。此时,我发现这间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两人合作写就的书法作品,落款是“舒同、郑芝晨书于反扫荡前夕、大众日报总编室”。一问之后方才知道,这是1942年前后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大众日报》社社长舒同与其机要秘书兼《大众日报》社总编辑办公室责任编辑郑芝晨二人合作而共同书就的唐人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与老首长舒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还得从研习书法艺术谈起。”郑老回忆距今已有68年的往事,依然是历历在目。“记得是在1939年的春天,我在家乡山东莱阳县(今为莱西县)参加了八路军。约在半年后,鉴于我的文化水平为高小毕业且自幼喜爱古汉语,所以领导又把我推荐到由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机关报《大众日报》社做了一名战地记者。当时,担任着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兼《大众日报》社社长之职的舒同首长发现我有用毛笔写稿件的习惯,就经常留心我的一举一动。渐渐地,舒同首长又发现了我的文字功底比较强,并在会议记录方面有特长。于是,他就把我调到了他的身旁——也就是担任了山东省委的机要秘书(即舒同的秘书)兼《大众日报》社总编室责任编辑。”从此,郑芝晨有了与舒同朝夕相处的机会,并由此成了舒同在战争年代所收的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书法弟子。
  郑芝晨老人回忆说:“从1939年秋(约10月份前后),直至1946年夏,在这整整6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得到了舒同首长的书法辅导。从真、草、隶、篆一路学开去,这一写就是6年,而且每次都要写上1个小时,甚至在战斗的间隙、行军的留宿等场合中,我都能坚持不懈地练习。由于革命战争年代条件异常艰苦,毛笔和墨汁几乎难以找寻,所以我的书法练习,基本上是以树枝代笔、用清水作墨而写就的。
  郑芝晨老人还告诉我: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领袖毛泽东,对舒同也是非常地看重。毛主席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与中央会议上讲到:“我们的高级干部,既要能文,又要能武,文武兼备。……文的要学舒同、齐白石,武的要学钱钧、许世友。”(注:舒同的书法、齐白石的绘画,钱钧和许世友两位将军的武术均堪称一绝)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且百废待兴并期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毛泽东主席亲自推荐并多次过问舒同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职务。要知道,当时舒同的正式工作是在中共山东省委任职并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毛主席之所以力荐舒同兼任中国书协首任主席,正是因为舒同的书法艺术水平在当时的新中国名列前茅!郑芝晨老人回忆说:“建国初期,我到北京出差,顺便去看望舒同首长。他告诉我,当年毛主席推荐自己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郭沫若同志还风趣地说——由舒同这样的大书家来任中国书协的主席,真好!选得符合国情。看来,新中国的书法事业要向又红又专的康庄大道走下去了!……那一次在北京的见面,舒同首长不仅仔细地询问了我学练书法的进展情况,而且还当场为我写了两幅作品。”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郑芝晨老人不但是舒同首长所收的第一位书法弟子,而且还是有家谱可查证的清代江南著名画派“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嫡系子孙。如今,年已88岁高龄的郑芝晨老人,分别担任了“江南诗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军区老战士书画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每逢“元旦”、“春节”、“建军节”等重大节假日,郑老都会被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地的书法团体或老干部局、老龄委等组织请去举(开)办讲座或现场作书。而每当主办方提出或付给郑芝晨老人一些酬金之时,他总是婉言谢绝。随着“商品经济”潮流的涌动,国内的一些机构看好了郑芝晨老人头上的两道光环,即:“扬州八怪”的后代与新中国首任书法家协会主席的“开门弟子”——纷纷提出要出资为其进行包装后将郑老的书法作品销售至海外。但郑芝晨老人却对此不为心动。据郑老透露:“我打算把自己近年来的得意之作择优选出数十幅,无偿捐赠给坐落在江苏溧水这个革命老区的‘共和国将军书画陈列馆’。”这就是一个革命老人、人民书法家的高风亮节!于是,我禁不住地在内心默默祝愿:“郑芝晨老人,祝您健康,愿您长寿!”
  (编辑 祝 健)
其他文献
【摘 要】 信息披露机制作为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机制,已经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任何违反法律的企业或个人都将受到处罚。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连续经营活动中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在法律和经济收益之间行为与结果相悖的合理解释。文章从梳理中国证券法律、法规和准则对信息披露的影响开始,分析企业面临的合法性压力和公司治理路径依赖之间的矛盾,根据2001—2012年因信息披露违规受处罚的企业再次违规的数据,运用logisi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小小的悠悠球成为了我们班同学的宠物。  “当当……”下课铃刚一敲响,顿时“甩”声呼呼。你看:这一位左手拿着悠悠球,右手绕线,完毕,手握球,中指扣绳环。准备就绪后,精彩便开始了:只见他手腕猛向外一甩,再向下一压,“哗……”球如流星般激射而出!下坠到最底端,球儿高速旋转,片刻之后,又猛地向上蹿至手中。这一上一下,一放一收是那么从容自如。我也迫不及待地把我最喜爱的“冰烈”悠悠球拿了
谈及这一个话题,我有点发抖,如此深刻与重要,好多专业中医一辈子也没搞头,这一个话题就不能绕着走,不讲它就等于什么也没讲。那就咬着牙关试试吧,尽可能讲它个通俗生动,深入浅出,欢天喜地为读者奉献中医的精髓,谁叫我还有着一枝文学的秃笔杆儿呢?  要说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核心,中医的核心是什么?就此有好几种说法,我却坚定不移地相信这四个大字:辨证施治。这是中医的核心、中医的灵魂、中医的脊梁、中医的命脉,是中
【摘 要】 金融投资学的“高风险、高收益”不一定存在于企业财务层面,相反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可能存在负相关,这将转变企业经营者对于投资的决策思考。文章选取样本企业数据,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企业收益与企业风险的关系,并探讨可能导致这一关系的因素。实证发现,整体样本下我国企业风险与企业收益的关系支持“鲍曼悖论”。进一步,企业多元化战略和融资约束程度会加深收益与风险的负相关程度,即二者是导致“鲍曼悖论”的因素
臀,屁股也。屁股虽属隐秘之处,谈论它有“不雅”之嫌,但仍是有话可说的。    臀在何方    人类臀部利行走于人在站立和行走时保持平衡。格雷纳解释道:“人在走路时左右脚轮流着地,身体会自然倒向另一侧。”臀肌的作用可防止倾斜,而猿类的臀肌却无法防止侧向摔倒。格雷纳还由此得出结论:“关于类人猿的姿势如何转变为人类的姿势,最好的解释是:先采取了人类的姿势,然后才产生了人类的形体。”原来,人猿祖先下树直立
摘要: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作为一部体育法规明确规定了2001.2010年日本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反映了新世纪日本体育政策的新变化,强调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并在加快竞技体育发展的政策上有所突破。《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其中建立综合型区域体育俱乐部和泛区域体育中心、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系两大举措将对日本体育产生深远影响,日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
病人生病去医院看病,总要带着病历(若是第一次就诊,医生便会为你建一份病历),以记载病人每次生病的各种病状及治疗情况。那么,病历是由何而来的呢?  病历的起源和欧洲的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6世纪,在古希腊阿戈利斯湾的东海岸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村子里,竖立着一尊石像,这个石像就是传说中的医神阿克勒庇斯。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不少病人前来顶礼膜拜,祈祷自己的病情早日得到根治。为此,庙内的祭司们便专门腾
有句俗语:“岂能尽遂人愿,但愿无愧我心。”无愧于心是一种处事的原则,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养生所必需。  不同的人对自己所作所为有着不同的评论和看法,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不必太在意。但有些人却因此而非常烦恼,这完全没有必要,只要“无愧于心”,让别人去说吧!  “无愧于心”还要做到不做亏心事。当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之后,便会陷入各种不良的情绪之中,紧张、恐惧、自卑、沮丧,甚至造成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
50年前,癌症还是鲜为人知的疾病,而到了今天,则是尽人皆知。现代医学对癌症的认识,也与几十年前不同了。在20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癌症(即恶性肿瘤)确实是不可治愈的疾病。比如,那时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绒毛膜上皮癌(简称“绒癌”),几乎是发现一个死一个,没办法治。然而,随着化疗手段的进展,现在患“绒癌”的病人,80%以上可以治愈。因此,现在可以说,癌症已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了。  什么是癌症?简单地说,癌
西班牙著名诗人李·夏普讲述过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男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父亲让我和他一起到拉赛尔的铁匠铺去,我们将需要修理的耙子和锄头留在那里便去集市上逛去了。等我们返回时,耙子和锄头都已经修好了。拉赛尔虽然年迈,但他的手艺依然精湛无比。经他修复的农具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父亲十分满意,爽快地掏出一枚银币递给拉赛尔。  “不用了,”老人说,“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  但我父